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习之友》2009,(10):8-10
一个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一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剧目。事实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忠贞不移的秦香莲几乎已经成了国人爱情生活的参照与是非标准。只是现在人们突然发现,《铡美案》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却无其事……  相似文献   

2.
典故是古代诗词曲常出现的人物、历史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等。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无从理解作品的主旨。从用典目的看,可以类比其人或其事,也可以对比其人或其事。用典类型有明典、暗典、反典等。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种先于文本的客观存在,它因时间的不可逆转性而成为"非叙述、非再现"的,任何历史叙述都只能是叙述者立足于现时视野的再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叙述者个人的价值立场决定着历史图像的面目.李锐的<银城故事>即是立足于现实对历史进行个人化阐释的典型个案.作家在文本中努力穿透时间的帷幕,从自身作为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现实境遇出发,坚持以个人的名义重新叙述历史,完成了对所谓"客观真实的历史"的质疑,将"那些被无情泯灭的生命从历史的谎言中打捞出来",终使个人从历史的重重遮蔽中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历史故事,一般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历史文献或 者典籍。它可分为史实性故事、传说性故事、虚拟性故事几种 类型,还可被分为人物故事和事件故事两种类型。本文将针对 历史故事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科学穿 插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故事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补充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故事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传奇故事当中引入了历史视野和人生主线,通过传奇的表面形式,揭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真实面目,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的解剖和对于人生与人世的独特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有思维有创造力的高级动物,往往存在着多面性。”历史教学不但要眼中有人,还要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其复杂的、多变的事迹和思想。众所周知,没有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很难从广阔、宏观的多面视角再现重大历史主题和历史事件。“历史真实,基本的任务是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把历史上曾存在的、在历史视野中有意义的事实面目描述出来。”  相似文献   

8.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的宫人 ,竟宁元年 (公元前三十三年 )被遣出塞和亲。此后 ,以她的故事为题材的诗歌、乐曲、舞蹈、小说、戏曲相继问世。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作家 ,各自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 ,再现昭君风貌 ,写下了一篇篇独具风采的篇章。面对如此众多的昭君戏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却能成为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当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试图就马致远的这一现象作一粗浅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王昭君”从最早的《昭君怨》到当代的《昭君行》 ,历代文人围绕着昭君出塞的故事 ,留下了一系列的昭君戏。那么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9.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涵盖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逆向思维等。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既可以在学史、读史中积累大量学习经验,也能“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基于这一思想,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导入史学资料、引述历史故事、构建真实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思维能力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炜小说中关于历史的叙述充满了苦难与血腥,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背后,隐藏着其建构家族故事谱系、为家族蒙受的不白之冤昭雪的自私愿望,不同时段的历史叙述分别对应家族寻根、先辈功勋、家族蒙冤、血脉传承的家族故事叙述企图,晚清及抗战两个历史时段叙述的缺席则是我们印证其创作真实目的的进一步佐证: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姿态不过是一道掩人耳目的屏障。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多语教育已经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当中,并随着教育的普及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多语教育认识世界,将自我和世界相融合,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体会、领悟、品味、咀嚼乃至顿捂”的过程;从否定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敢于否定自我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从批判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好比一个思想观点相互“厮杀的战场”,持不同观点的人在这块领域上相互碰撞;从反思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的成功需要反思的智慧,这种智慧要时刻伴随着我们,贯穿多语教育始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它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20世纪的历史运动以及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困境,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凸现出来了,东西方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沃勒斯坦在西方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以及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的“世界公民”思想。两者在当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意义。后者则完全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使加拿大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并把加中关系列为太平洋事务的重点,从此开创了加中关系的新纪元。从特鲁多的个人因素的层面分析,他执政时期对华友好外交的思想渊源极其深厚。这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加关系的发展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绿化景观的营造要与校园特点、条件相适应,特别是要体现地方性、生态性、办学特色,并符合校园各功能区特点,同时在景观建设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扩建工程中的绿化景观建设为例,探讨景观特色塑造、特色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因此,从考察柯达伊(Kodaly Zoltan)、奥尔夫(Karl Offf)、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三个音乐教育体系民族性理念的理论基础作为切入点,首先从宏观上对三个体系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以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理论的比较论证;继而从微观上对影响以视唱练耳课民族性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进行理论上的逻辑推理,确定与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最相关的和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再对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现状进行描述,论证这些基础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种种关系及对音乐教学的实际含义,进一步提出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上古神话与敦煌变文<舜子变>的对照中,笔者旨在探讨舜故事从神话历史到民间文学的嬗变轨迹.试图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比较的方法,对<舜子变>在故事情节和艺术手法上的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以后现代理论为视域反思近年来的河洛文化研究,需要克服自我独白的价值判断,以周边地域文化为镜像进行跨文化比较,既确立独特的河洛文化身份,又发现彼此"共同的诗心"。从新历史主义出发,河洛文化研究存在"重史轻文"和"厚古薄今"两大问题。要从"小历史"与"小传统"切入建立河洛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以在当下天际不断延伸、边界不断消融的世界里,找到回家的心灵感觉与学术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