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当代新发展,是摈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价值观突变,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哲学依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
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有其先决条件.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先决条件之一.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绝对不是一种什么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出来的偏狭顽固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所已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造成的那些优秀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所说的法国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的圣西门、传利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并不限于法国的圣西門、传利叶.例如英国的欧文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依照列宁的说法,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先进思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时间维度上超越了传统文明形态,在空间维度上拓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鲜明展现。其顺应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范式、契合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承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价值,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拓宽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道路,把人类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我们党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科学阐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有机地纳入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去,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空想社会主义史》课程,比较系统地讲授了空想社会主义从产生、发展到逐步衰落的历史。目的是:第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其创始人从头脑里冥思苦想出来的,它深深扎根于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历史的联系,从区别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联系中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二,划清空想与科学的界限,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阵地。第三,认识先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发展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革命期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来指导革命,夺取了中国女性事业的解放。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又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指导下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女性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系统已经日趋成熟与合理。到21世纪已经形成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观是立足于实践的科学环境观、先进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绿色生活消费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个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自始至终要遵循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知行统一的总体要求;遵循和贯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原则与“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是不断地促使世界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所在,是推动人类不断地走向文明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效工具,通过双方的能动关系来实现最基本的改造过程,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渊源,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重要来源以及合理借鉴,以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新境界,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和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有了新飞跃,进入制度创新实践的新阶段,赋予民生观以新内涵,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梦的全过程。新时期践行生态观,要全力抓好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将绿色生态观付诸实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观。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法制精神就是邓小平精神文明观中的三种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观,不仅要学习其内容与精神,也要掌握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与攻坚克难的能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从后现代性视域看,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实践路径、生态文明社会关系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些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全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分为政治和学术两个层面。处理好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二者的关系,从总体上加强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解读,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中共十二大制订的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把文明作为对社会生活认识的一个基本概念,对文明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时代的要求,是十二大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包含着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思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实践价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时俱进在中国的最新运用和发展.它不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对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同时又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并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萌芽阶段,毛泽东初步树立了阶级分析的思想,尤其具有比较牢固的人民群众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观念;其后,毛泽东对于国家政权的组成、功能有了正确认识,特别是对于民主与专政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清醒认识与把握,表明其政治观进入形成阶段;在成熟阶段,围绕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毛泽东深化了其早已有的阶级观,并对于未来中国国体有了崭新的思考和分析,其人民观也更加巩固和明晰,集中反映在提升了群众路线的政治意义;在解放战争及其以后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政治观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国家观、人民观、民主观等诸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现代认识水平,其阐述也更加完整、完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断,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人影响自然"的综合协调观、"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