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思品教学存在的学科独立有余、教师间缺少协同、班级间边界清晰,教学管理严格有余、课堂内外界限分明等壁垒与局限,实质上是受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影响,在班级授课制制约下已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思品课采用"无边界学习",突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把思品学科与其它学科,自然社会、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成学生多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究学习的机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一目标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获取信息、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创新模式"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正一、模式的内涵"自主—互动—激励—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自主"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要让他们尽可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管得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现象,本文探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好"放权"中的各种关系,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自主发展,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经历深度的思考,从而高效理解数学知识,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学习方式.关注"深度学习"能够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促进师生践行"共生教学"理念.通过与南通"深度学习"的对比发现,南通名师把"深度学习"落到实处,学生学得踏实,最终学会数学."深度学习"可利用"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会数学.  相似文献   

9.
形成学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每一位班主任的追求,但在传统的班委模式与班级管理中,存在制度僵化、班级缺乏民主氛围、学生自主性与主人翁意识较差的现象.本文将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基于班级学习小组,旨在探究"去中心化"的新型班委模式."去中心化"是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的结构模式,该模式能更好地释放班级学生干部活力,有利于形成更加积极、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一、出示整除相关概念,学生自主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零零散散地学习了一些有关数的整除的概念,吴老师把它们散乱地贴在了黑板上.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独立思考,再讨论,看看哪些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把有联系的概念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组,用线串在一起,然后再整体看看关于"数的整除"这部分,我们到底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将"轻负担、高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目标,并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信息;要营造信息化、生活化、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探索、自主建构、自主操作实践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并充分发挥"教学共同体"的协同和陶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课堂的低耗高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宝地?麻城市华英学校结合校情,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成效初显."班内分层教学"即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谈"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广义上,课程整合是指使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包括各学科内部)的整合。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的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一个整体,将不同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而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究.  相似文献   

18.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评价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好坏关键是看教学效果."走班"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走班 学习,教师固定.而我校开展"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是教师走班教学,学生固定班级."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目的是让 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 育和发展,符合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光芬 《江西教育》2022,(11):24-25
"导学式教学"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导学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问题导学"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目标导学"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文化导学"能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了解外来文化,形成多元文化观念.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导学,...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靠强制灌输,而是激发自主:知识的获得不是靠强加,而是吸取."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教学理论框架,正体现了这一方面.就一定意义上说,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这不仅是教学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