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调查问卷》与《艾森克成人人格特质问卷》对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高校辅导员普遍感受到工作压力。其中,学生安全和工资待遇带来的压力最大;行政部门、职位晋升、专业发展和工作负担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在人格特质因素上,内外向人格特质可预测专业发展、职位晋升、工资待遇、工作负担和学生家长压力;神经质人格特质可预测学生安全、工作负担、学生家长/人际关系压力和行政部门压力;精神质人格特质可预测职位晋升压力。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现。文章通过对四川省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计量分析,得出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现状,提出了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六大因素:学历、工作年限、高校属性、信任尊重感、工作状态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问卷,对90名高职辅导员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压力在中度以上,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负荷、工作乐趣缺乏、发展与机会、学生管理压力、知识不足压力、科研压力、学历压力。学历、工作年限、年龄对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或部分维度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婚姻状况对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省高校120名女辅导员的压力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工作因素相较于学业因素、身体因素和生活因素成为给女辅导员带来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作因素中,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和工作前途又成为主要压力源。调查中发现,女辅导员职称越高,压力越大。鉴于此,减小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打造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辅导员工作系统网络化将有助于高校女辅导员压力的减缓。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首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工作责任、发展前景、关系与支持、评价指标、工作效能感等方面;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辅导员主要工作压力源不同;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源范围影响不显著。当前,过大的工作压力对辅导员造成了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甚至使一些辅导员产生离职想法。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6.
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自编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283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同时,以162名高校专任教师为对照组考察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结果发现:1)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的情绪衰竭得分高,非人性化、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得分低;2)工作年限为1~3年的辅导员在职业倦怠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10年以上辅导员;未婚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显著高于已婚辅导员;3)4个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工作负荷与压力、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情绪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领导支持与认可对成就感低、学生表现对非人性化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西藏高校96名辅导员进行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西藏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负荷、工作乐趣两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内地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类型、不同的工作性质、职业兴趣等对西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调查问卷》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量表》对广东省21所高校的辅导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晋升评聘、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压力处于辅导员压力的前三位;进修、学校办学性质和聘任性质也影响辅导员的压力状况;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压力是高校辅导员热情枯竭的主要预测因素;身心健康压力是精力枯竭的主要预测因素;在工作成就感丧失的预测因素中,工作胜任压力是最主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压力的特点有:工作压力感普遍较强,入职动机、工作收入、工作投入、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等因素对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感知具有显著影响。构建多维立体的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支持系统是解决辅导员工作压力疏导和积极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管理层面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提高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采取专家评分法和文献分析法自编高校辅导员压力现状量表,对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辅导员进行了社会压力、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以及个人问题等压力现状调查,并以年龄、性别、工作时间、所带学生人数为自变量,研究了其与社会压力、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以及个人问题压力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辅导员的社会压力总体情况良好,人际关系融洽度两极分化严重;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已经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压力巨大,严重制约辅导员的积极性;个人问题中的财务压力明显,并导致辅导员心理困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校辅导员压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并构建其纾解压力的加工过程,文章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来自8所不同层次高校的24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11万字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婚姻情感压力、学生安全压力和日常烦扰压力;辅导员纾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包括自我帮助、他人帮助、专业帮助和帮助他人;辅导员纾解心理压力的过程包括问题觉察、认知评价、求助方式选择和效果评估4个阶段。高校应从服务内容、服务者、服务机构三个角度,构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岗位上工作表现、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会影响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比较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概念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学校事业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等方面,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并从社会、制度、家庭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结合当前实际,从社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学校出台措施支持辅导员工作,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从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等方面,提出改善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部分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表明:性别、学历、工作年限、职务等对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男性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辅导员,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高于专科与本科辅导员,工作年限3~5年的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高于0~2年和6年以上的辅导员,担任学工办主任或分团委(团总支)书记的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高于普通辅导员,有过团学经历的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高于无团学经历的辅导员.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敬业度及其工作绩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辅导员敬业度问卷》和《辅导员工作绩效问卷》对316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辅导员敬业度及其与辅导员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敬业度存在婚姻、学历、工作年限上的差异;辅导员敬业度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任务聚焦是影响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高校女性专职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压力水平处于中度以上,带班学生数、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年龄及生育状况不同,辅导员群体承受的压力有所差异,不同婚姻状态的女性专职辅导员群体承受的压力无明显差异.女性专职辅导员群体的压力源主要为学生安全保障、职称评定、学生日常管理及家庭工作冲突.女性专职辅导员的压力应对和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调试和缓解,更需要组织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团队工作模式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负责固定专业或者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团队成员对学生工作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兵辅导模式而言,团队工作模式具有分担角色压力和避免角色冲突、维护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保证辅导工作持续性等独特功能.构建高校辅导员团队应该遵循团队成员专业多样化、注重团队和谐、组合自愿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也是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外在表现和评价依据。经过对广东省40所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查,本文对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现状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较高;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认同度不高。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深度和广度。主观因素包括:辅导员的职业态度缺乏较高的人生价值导向;辅导员的教育理念导向错位;辅导员的个人素养结构不完善。客观因素包括:人员配备失衡,导致工作效能低;核心职能不明,影响工作专业化;发展路径不畅,导致工作后劲不足。对策和建议如下:主观上提升辅导员自我工作效能;客观上改革辅导员管理体制和职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尚雪梅 《考试周刊》2015,(46):144-146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辅导员的行政问责,其实质在于以学生权利约束辅导员,以保证高等教育公共权力依法行使,符合学生的公共利益需要。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紧密且影响巨大的利益群体,对其问责制的实施是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在问责的过程中,应该把握问责的"度",既要做到有责必问,又不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郭艳 《教育与职业》2012,(26):70-71
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医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通过对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苏、鲁五所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国内普通人群,不同群体的高校辅导员在症状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不同工作年限、不同专业以及分管不同工作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文章建议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建立辅导员心理档案,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推进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任婷 《大学教育》2014,(6):39-40
高校改革盛行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在高校改革背景下对辅导员心理问题进行探析,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学生、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对高校改革的顺利深入开展非常重要。文章以高校改革为契机,研究了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