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立军 《考试周刊》2010,(34):57-57
散文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散文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情景类散文的阅读应围绕散文的情与景展开。要能快速阅读情景类散文,就要先了解一下情景类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撩拨着作者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要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作者把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的手法就是移情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赋》),睹物生情,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 ,差不多都是艺术精品 ,其语言精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抒情散文尤为突出。而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只有通过读 ,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所以 ,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 ,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 ,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 ,又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 ,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要读好一篇散文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  相似文献   

3.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贯始终的美文,是阅读教学“美读”的典范之一。“美读”与作者的情感“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文章作品,而但凡有感情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和告白。人都是有感情的,作为文学作品的作者则更需要有情感,心中盛装的应该是对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经过头脑的艺术加工提炼而成的产物。同时,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总是融入了深深的情感,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散文的托物言志是作者借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心愿;散文的借景抒情是作者借景物来抒发自己在一定生活环境下产生的情感。由此可见,散文教学要注重挖掘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性。一、正确领悟散文作品抒情写志的真意散文作品中的景物是人心中之景物,所以,在教学散文的景物描写时,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背景,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内涵。如钱钟书的《窗》,除了揭示了窗…  相似文献   

5.
《黄鹂》在孙犁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也许算不得一篇精品,题材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思想内涵也似有点庞杂。这妨碍了我们对它的解读,因此有人说它是“写热爱大自然”的,有人说它是“领悟艺术规律”的,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我认为,要理解这篇作品,一是要用“整体感悟”的方法,二是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这篇散文的倒数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都是议论与抒情,多次谈到了“极致”这一观点,大自然的极致、艺术的极致,认为这是“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把整个作品归结到“极…  相似文献   

6.
陆蠡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有才华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纯朴、清丽,感情细腻而又深沉,虽然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却都闪烁着他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是他的散文创作趋向成熟阶段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囚绿记》写于一九四○年,“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绿池》)。当时作者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他那对河山沦亡的感叹和人民蒙受凌辱的愤懑与寂寞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爱恋,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一) 杨朔创作散文,从不满足于对生活作一般化的表现。他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闪光的、新鲜的诗意,通过精巧的构思把这种诗意熔铸成意境的晶体。读者透过这小小的意境之窗,可以看到整个时代的风云,可以在美的陶冶中,感情得到升华。《香山红叶》就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创造。这篇游记散文,题为《香山红叶》,然而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描绘那“万山红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 :“一部作品的真正完成不仅仅在于作者的创作 ,还在于读者的阅读。”这说明阅读是创作的延续 ,读者要与作者产生共鸣来共同完成创作。产生共鸣首先是读者要研究作者与作品 ,探讨出作品的真情实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作者的创作动机或自我意识已在作品中实现 ,作者丰富的感情内涵 ,无论是激动、感动而肺腑的 ,还是学来、借来而积淀的 ,都涵盖在作品的语言之中 ,读者研究作品即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艺术就是对情感的处理 ,在我称之为符号 ,科林…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是一篇情感真实、构思巧妙的作品。用“心”品读,你会被文中所蕴涵的浓郁的情感所打动,为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所折服。作者妙笔生花,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艺术舞台,在这个背景深远的舞台上,不同人物演绎着不同的心曲。  相似文献   

10.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眼角眉梢——刘心武散文集》出版:新华出版社主编:张宝瑞定价:26.00元【内容介绍】这是《金蔷薇散文名家新作文库》中的一部,收入的都是作者最新创作的散文作品,作品无论是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描摹众生的活法,还是探究新生事物的奥妙,追索历史深处的玄机等,无不从人或物那“眼角眉梢”的细微处着笔,虽平凡,却最富感情。【读书人语】当年以《班主任》等“伤痕文学”小说成名的著名作家刘心武,不仅是写小说的好手,散文也写得不错。他对于人生、社会、历史、艺术的诸多深沉思考,让我们不得不被他的睿智折服。比如收入书中的一篇《气盛出文》…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13.
书讯     
20世纪百年散文,浩如烟海,珍品佳作也是林林总总,不可胜数。《散文选刊》请专家和读者共同推选编辑的这本散文集,精选了百名作家的100篇经典散文。这些散文囊括了20世纪各个时代最有影响的代表性作品,特别是30年代之前和80年代之后这两个创作高发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和阅读价值。这是一本资料丰富,便于检索查阅的现代知识书。书的编排方式简洁,分为“文化生活篇”、“地理历史篇”、“科学技术篇”、“金融商业篇”、“体育运动篇”、“动物植物篇”等,各篇内收集了各类物品及词汇。如:报纸的条目下就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王斌 《学语文》2003,(5):22-22
《项脊轩志》是篇老课文 ,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人间真情 ,所感受的人间至爱 ,是这篇散文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要做到老课新教 ,避免重点过多 ,繁杂无序 ,就必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我在教这篇课文时 ,正是注重这一点 ,从“情”字入手 ,注重文章的整体性 ,注重对作者的情感把握 ,让学生自然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一、以读为主 ,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一部好的作品 ,越读越能体现出其中的真味。《项脊轩志》便是这样的佳作 ,在赏析之前 ,我让学生在读上很下功夫 ,默读、朗读、诵读、齐读 ,要求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语言的精巧 ,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冰心散文,重点探讨冰心创作中的艺术特色。文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是冰心在解放箭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笔者主要从冰心散文的创作情感、语言艺术、意向构制三个方面来揭示冰心散文的“真、雅、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散文是一种最能体现作者的人格、个性、才思、感情乃至文化素养的文体。一篇散文,无论长短,都是作家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散文美的创造,是和散文家的美学素质直接相关的。散文表现的生活、情思、形式和技巧,虽然都有客观根源,但集中到一点,都需要经过作者对生活的美学体验和熔铸创造,以达到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把握,这样才能结合为美的散文艺术。因此,要创作出美的散文,作者不可不重视自己的美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子,学校举行校园公开课大赛,参赛者纷纷以“有感情朗读”作为决胜筹码,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当老师一提到“有感情朗读”时,学生便有模有样地拿腔作调读文章. 什么是“有感情朗读”?课标中讲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拿腔作调,矫揉造作.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导向阅读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思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这句话是讲,写作的人因情感的波动而促使他产生创作的动机,阅读的人也必须把握这种情感,投入这种情感,这样才能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沿着作者的感情线索研读下去,很好地把握文意,解决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阅读现代文时必须根据文章提供的所有信息,展开想像,进入角色,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将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依此情感去反复阅读,这样,才会提高阅读能力,达到预期效果。如阅读《琐记》一文时,我…  相似文献   

19.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宗璞以她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文笔,将形态美、色彩美、情感美集于一体,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0.
正散文贯穿于中国文学的始终,是一种最为真实最为彻底最为直接的展现作者心灵世界、抒发作者情感、展现人格魅力的文体。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和散文的文体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能够读懂文本,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入情、阅读入境、阅读入眼,引导读者与作者的有效情感沟通,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感。一、阅读入情,诱发情感共鸣任何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都闪烁着作者独特的思想火花,在作品当中作者表达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抒发作者对事件、对社会深刻感情。作者依情造文,读者就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