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视新闻话语转变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重大变化,其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和沟通行为的变化.新闻话语转变是传统传播模式的解构,话语转变是新闻观众受众地位提高的表现.新的话语产生了新的文本,新的叙事方式,使电视新闻观众爱听爱看,从而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相似文献   

2.
意义的生产与流通——费斯克《电视文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 ,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就文化与媒介的关系提出许多新的观点 ,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本文将介绍费斯克的《电视文化》 一书的基本观点。费斯克是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费斯克认为由于经济的原因 ,电视必然生产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节目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但电视文本是开放的 ,是生产者的。它的开放产生了多义性 ,为观众的积极阅读提供了条件。电视观众是积极的 ,而不是单质的文化白痴 ,观众首先是社会主体 ,然后才是文本主体。观众看电视是与电视对话的过程 ,观众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或反抗 ,或与主流意识对话协商。研究电视 ,不应该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视节目 (一级文本 )上 ,而应该关注它的文本间性 ,因为意义不局限在单一文本 ,而是存在于文本之间。  相似文献   

3.
如何衡量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质量?最起码的标志便是它是否具有可视性,是否能激荡起亿万观众产生共同的审美效应和文化心理现象。可视性指的是影视艺术的视象性,即要从视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就是观众通过欣赏作品能产生一种愉悦,即审美享受,它的本质就是观赏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同人性转视频的研究,考察了中国的粉丝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别实践形式.并发现,通过逃逸出原文本的性别叙事与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两种结构性状态,粉丝剪辑的同人性转视频得以生成了一个阈限空间.围绕这一阈限空间,粉丝与视频观众获得了"地位上升与逆转"、"通过'嗑CP'的精神狂欢与'舔颜'的符号狂欢所进行的审美消费"这两种程度不一的阈限体验.本文认为,同人性转视频虽然不具备政治上完全的颠覆意义,却为我们拥有更多关于性别上的可能性提供了有益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洪文静 《青年记者》2017,(32):106-107
由美国青年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的爱情歌舞片《爱乐之城》,被誉为2016年度“最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①该片生动真实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怀揣演员梦想、编剧梦想的咖啡店女员工和一个如痴如醉地热爱爵士乐的钢琴家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逼真的场景、真实的人性使文本完成了从“直观真实”到“客观真实”的建构. 逼真的场景 “场景是影片情节展开的框架,是人物存在及活动的空间.”②“任何一部影片都应该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逼真的艺术场景是前提.”③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中的真实再现是指记者在错过新闻发生时间后,已经无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特别是影像和同期声,但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拍摄的艺术手段和后期制作等其他手段尽量重现新闻事件、现场环境及新闻人物。它是一种新虚构策略,越是被众多的媒体和栏目采用,就越被观众质疑和不能接受。从本质上讲,真实再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无疑是挑战新闻真实性.破坏了画面的美,是电视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的工艺技术是朝着更有利于艺术表达,最终向更有利于观众审美实现的方向发展的.它不仅决定了审美感知,更以一种对身体的适应、限制和利用为基础,从身体出发并借助于身体的经验.借助身体,电影的工艺技术才造就了身体空间、影院空间、电影空间共同构成的空间蕴涵结构.  相似文献   

8.
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流行文化的文本由若干符码组合而成.国产"小妞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本,其受众的观影愉悦体验来自文本中的愉悦符码.然而,文本愉悦符码的编织运作脱离不了整体的社会文化关系,国产"小妞电影"受到商业资本文化、女性主义的自我意识以及传统的男权社会规范这三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对愉悦符码的编织运作及观众的观影愉悦体验产生了支配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观众喜爱电视剧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与社会时代紧密联系、深受国家政府重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拥有最大受众群的艺术形式.鉴于女性是电视剧艺术的主要消费群这一事实,本文采用电视社会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根据受众对媒介文本诠释的差异理论,从电视剧文本对女性形象呈现到女性观众对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两种不同角度,剖析女性观众走进电视剧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0.
冯运生 《传媒》2015,(10):56-57
法国文学批评家和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将文本分成两种:可读的文本、可写的文本.可渎的文本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的文本,是一种既定的、描绘性的、不可再写作的文本,它给予读者的是消遣和娱乐,读者无须对文本进行重写和再创造,阅读过程是一种纯消费的过程,渎者即是消费者.可写的文本是一种未完成的文本,具有一种“召唤结构”,留下大量的意义“空白”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是可以让渎者最大限度参与的文本盛宴,是开放的、共时的、永恒的.  相似文献   

11.
谣言,是一种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它多是别有用心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捏造出来蛊惑人心的假消息.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非道德畸形舆论,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孙萌 《东南传播》2021,(11):80-84
《野火》是经由日本战后派作家大冈升平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反战电影.作为日本战争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影片之一,《野火》再现了二战末期菲律宾战场上的极端环境,让观众真切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影片中聚焦于特殊个体的叙事手法是引发观众拥有实感的关键所在,但在这背后为其提供故事框架和故事情节的文学原著却常常被观众忽略.本文将立足于大冈升平的文学原著《野火》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与文本分析,旨在为影片的解读与研究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学科体系的划分和学术传统的差异,说唱文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案头(纸质文本)和田野(口头文本)分野的问题。以说书为中心的说唱文学研究发现,活态文本是说唱艺人每一次现场表演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是从纸质文本到口头文本之间的"正在进行时"文本样态。它的提出本质上是一种方法和视角上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透过说唱表演现场,把案头和田野勾连起来,从而在文本生成过程中发现包括传承观念、传承空间、传承手段、传承内容等要素在内的说唱文学传承机制。活态文本的提出及其内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打破文献与口头各成一家的学术壁垒,让活态文本架起纸质文献与口头文本之间的桥梁,活化保存于纸面的文字,激活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时代活力,只有这样,说唱文学才有可能继续成为民众文化生活之一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寓言性,在本雅明、杰姆逊等理论家对寓言理论进行多角度论证后,寓言性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十分重要.在电影的创作中,寓言性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文本叙事、人物塑造、主题的寓言性,观众可以凭借寓言性的阐释发掘电影背后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本文以电影的寓言性为重点,选取分析徐峥的三部"囧途"系列的找寻寓言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视率导向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民主的化身,那么,收视率导向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其最本质的意义而言,收视率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者用以向广告主介绍观众情况以便投放广告的商品,揭示了电视工业最本质的运作机制,是电视节目商品化最明显的表征.收视率导向背后所隐藏的是电视节目乃至这个文化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6.
影视框架包含文本的组织和受众反馈两个阶段。影视文本的组织者只是生活符号的建构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定稿人,而符号组织方和受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互过程为我们诠释了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框架理论与电视画面中的蒙太奇艺术剪辑理论在本质上并无太多的区别,均为构建连续生活符号①的标准。文章肯定了受众是影视文本的最终定稿人并指出了框架在第二阶段的新特点,为我们研究如何进行文本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闫庆文 《东南传播》2021,(10):145-148
亨利·詹金斯笔下的"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意义,主流文化的能动性逐渐凸显.场景、权力、圈层和语言共同铸就青年观众的参与式互动逻辑."新主流"电视剧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抵抗、收编、融合,近期达到和谐的产物,它顺着青年观众的逻辑,依托流量、圈子、社交媒体,主动化身为电视文本解构-建构者,与青年观众共同"游猎".这不是主流价值观念对青年观众的单方面"收编",而是其与青年观众的一场平等"对话",是达到读者与作者"共赢"的精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叙事是新闻业务的核心,它是新闻从业者利用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符号组构形成文本的一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新闻叙事研究侧重于从新闻文本出发,进行形式和操作技法层面的研究和归结,本文主张把传媒生态理论引入新闻叙事研究,以便研究者洞悉影响新闻文本形成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从而厘清新闻叙事的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提出了文献阅读的含义,列举了图书馆中常见的读者接受文本方式及其成因.重点阐述了文本信息创新为核心的辅导读者对阅读行为本质进行科学理解,引导读者力求真切把握文本内涵、对文本进行探究、、文本信息批判、质疑、阅读创新思维的几个环节.并简要介绍了阅读辅导工作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