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丹 《文教资料》2014,(30):171-173
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类型。目前,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以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为主要论题,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是非问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修辞疑问句是疑问句探询功能不断消减弱化,句式结构发生变化,消磨其作为疑问句的句法特征,最终退化为非疑问句的过程,是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和语法性嬗变的结果。修辞问句有标记项而疑问句无标记项,修辞问句显示出区别于疑问句的语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有同普通话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采用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从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语气词、与普通话是非问相对应的疑问句形式和特指问句的结构形式、疑问代词、句未语气词等方面,对遵义方言的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选择问句是汉语疑问句中最富特色的一类,选择问句的研究始于2泄纪中叶,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古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不仅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对古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总结成绩,发现不足,指出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用学、会话分析、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了问句的语义和功能,详尽讨论了它们对问句研究的侧重点,同时分析了问句语义功能研究的渐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金坛话一般指金坛原住民所说的本地话,它分布于方言成分复杂的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地带。与普通话相比,金坛话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从疑问词到语气词,皆有鲜明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用学、会话分析、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科的角度探讨了问句的语义和功能,详尽讨论了它们对问句研究的侧重点,同时分析了问句语义功能研究的渐进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陆夏波 《语文知识》2012,(1):122-123
自1985年朱德熙发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以来,汉语方言反复问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家乡泰兴方言中的反复问句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重点考察泰兴反复问句的类型,分析反复问句和其他疑问句的连用特征。  相似文献   

9.
章丘方言的疑问句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四种,这几种疑问句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此外,疑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阿是P”问句用于未然或已然时体,提问者有主观预设.“阿能P”问句用于已然时体.“阿”字疑问句和县境内客家话的“格”字疑问句用法一致,表明县城赣方言受到客家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疑问句的非典型语义预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义预设可区分为典型语义预设和非典型语义预设。是非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的预设通常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选择疑问句的预设,一般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有时则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特指疑问句的预设,通常就是用“有X或某X”取代问句中的疑问词后所得的陈述句。疑问句的预设是问者的预设,不是答者的可能回答。  相似文献   

12.
引言关于反复问句的界定和归属,吕叔湘①(1985)、柳士镇(1992)、邵敬敏(1996)②等有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我们同意柳士镇(1992)的说法,即"反复问句是兼从正反方面提问的一种疑问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选择问句。不过这种句式中并列的两项恰为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对立,所以通常又另称为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13.
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不同.高陵方言中没有"吗"字是非问句,根据所表达语义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疑问语调来表达,也可以使用含有"得"或"得是"的问句形式来表达,但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得"和"得是"形式的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14.
高陵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关中片方言的一个地点方言。高陵方言中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但结构形式不同。从结构角度对这四种形式进行描写说明,并同普通话的疑问句加以比较,以找出对应规律,揭示高陵方言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是非问句形式复杂多样,这已让学生眼花缭乱.然而中国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又不同,这就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法错误.本文主要分析是非问句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指出回答是非问句的偏误原因及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16.
本所探讨的“莫”字问句是广义的,凡是有“莫”的问句,皆称为“莫”字问句。从形式上,我们将《水浒传》中的“莫”字问句分为“莫非”问句,“莫不”问句,“莫不是”问句和“莫”字问句(“莫”单独成词的问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及相关的语法意义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元曲选》宾白疑问句的是非问句中,根据疑问手段的不同可分五类,以带疑问语气词“么”为主要形式。是非问句中疑问语气词有“么、来、那、哩、也、乎”六个,表测度义的疑问副词十一个,有敢系、莫系、怕系、恐系。疑问副词“可”在是非问句中起纡缓语气和搭衬语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诗的开头第1节和第2节的1、2句运用了一组问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整个世界,发出了一连串有趣的疑问: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几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上述6个问句,有人说是设问句,却没有说明理由;有人说只是一般的问句即疑问句,而不是设问,因为这些问句只问不答.那么,这些句子到底是疑问句,还是修辞方法中的设问句或者是反问句呢?下面我们来作一些辨析.  相似文献   

19.
屯留方言属于晋语,其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分为选择问句、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四种,但与普通话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儿童理解32种问句格式的研究,描述了三至六岁儿童理解汉语特指问、是非问、反复问、选择问和简略问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律,并探讨了疑问焦点、语义范畴、回答方式等因素对儿童问句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