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转型,高知女性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而在男女比例失调的社会中所出现的高知女性"结构性过剩"的失婚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原因外,本文还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了高知女性对爱情、自我、男性择偶标准的认识偏差。从认知倾向的社会交换理论分析择偶梯度理论及高知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的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对476名上海知识青年回答的择偶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的择偶观念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趋势,都将对方的个性因素排在择偶标准的前列,不过,男性重外貌、女性重社会经济资源的性别差异仍清晰存在;与大龄未婚青年(≥28岁)相比,年龄较小的未婚青年在配偶的选择上,更为重视双方个性上的相容性,以及对方的经济基础;独生子女在择偶过程中更为重视对方的物质经济基础,非独生子女则更为重视对方的持家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338名不同性格类型民族大学生择偶偏好的问卷调查表明:女性在有财产、职业好、有孝心、事业有成和无不良嗜好等14个项目上显著高于男性,只有文静一项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内外向性格类型与社会经济地位、人品事理、情趣、个性条件和气质五个维度有显著差异;民族、年级与择偶的各维度差异显著;进一步控制年级和性别变量后进行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对择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338名不同性格类型民族大学生择偶偏好的问卷调查表明:女性在有财产、职业好、有孝心、事业有成和无不良嗜好等14个项目上显著高于男性,只有文静一项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内外向性格类型与社会经济地位、人品事理、情趣、个性条件和气质五个维度有显著差异;民族、年级与择偶的各维度差异显著;进一步控制年级和性别变量后进行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对择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明显;师范院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290名汉、回、蒙古、维吾尔族大学生择偶偏好的问卷调查表明:(1)女性在高职位、忠厚、有财产、事业有成和无不良嗜好等14个项目上显著高于男性,只有文静一项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不同民族与理想择偶的六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大学生善良人格对择偶个性偏好的影响,采用善良人格量表、择偶个性偏好量表、社会支配倾向量表、矛盾性别偏见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偶个性偏好与其善良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呈显著负相关.(2)善良人格可以显著预测择偶个性偏好,也可以通过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择偶个性偏好.(3)社会支配倾向和矛盾性别偏见在善良人格与择偶个性偏好间的单独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大学生善良人格对择偶个性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未婚女研究生作为高知女性,她们的婚恋观预示着中国婚姻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她们恋爱目的明确,择偶标准复杂,对婚姻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帮助未婚女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社会、学校等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六所高校434名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女性,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几个方面;低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高年级女大学生差,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独生子女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期望:基于性别比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假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性别差异,而城镇或农村、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性别差异的因素,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验证假定命题的真假。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差异,男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总体上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性别差异与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择偶特征体现在择偶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择偶方式以自由恋爱为主,择偶标准呈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择偶观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的影响,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婚恋道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高知人群的代表,其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男女平等、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而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权益受损等现象日益突出,对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救济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女性高知群体,她们对性的认知及性行为影响着新形势下中国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女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新形势下的背景与现状,综合多方面思考对策采取措施。文章分析当代女大学生性行为及性教育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性教育发展规律、方向、途径等,从而进一步引导高校女大学生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知女性在社会阶层金字塔中处于较高的位置,是女性中的精英。随着社会的进步,她们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围绕其职业发展、生活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运用CVM法,就高等教育对在校高知女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得出在校高知女性人均WTP值为43098元,以福建省在校高知女性总人次作为总体人群,可推导出2008年高等教育对在校高知女性的非使用价值为6.41×109元。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主体意识强,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动性、内容、方式上存在一些错位,主要表现为“授”与“受”错位,“渔”与“鱼”错位,“前”与“牵”错位。为使这些错位归位,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化,变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践行主体间性教学范式;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评价机制,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协同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88则征婚启事的分类分析讨论,对初婚与再婚男性的择偶标准和初婚与再婚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自述条件和择偶要求二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心理分析,进而得出初婚男性、女性及再婚男性、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倾向.  相似文献   

19.
从择偶坡度分析城市女性的婚姻挤压——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深圳市结婚登记资料及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的择偶坡度:在年龄上是男大女小,即男性倾向于找一个比自己小的女性为妻,女性相反;在学历上是男高女低,即女性倾向于找一个学历比自己高或与自己相当的男性,男性则相反。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大龄职业女性在择偶市场上的竞争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因此建议现代职业女性通过调整择偶坡度来增加自己的择偶范围,以缓解现代社会大龄女性择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择偶观内在心理结构构想,编制了大学生择偶观问卷,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择偶观主要由择偶标准、择偶途径、择偶抉择、择偶价值评价等4个方面构成;大学生择偶观表现出以下特点:(1)女生较之男生的择偶目标更具理想化色彩;(2)文科生的择偶更具社会现实性;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择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