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通过采用CCSMHS对504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农村生源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生源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这说明目前该校本科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MHS)对巢湖学院2007级4072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在全国大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独生子女.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二级本科院校2008级全体大学新生3310名,集中进行UPI和SCL-90测试,与其第一学年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约两成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心理正常异常状态比例相当,理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弱于文科学生.大学新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是: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的精神病性、抑郁、神经症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要好;而不同群体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不同专业新生间这种差异不显著,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在UPI的多项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群体相关性有差异,提示我们对大学新生要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SCL-90对福建省某高校2015~2019年连续5届共9238名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并不比城镇生源差,但强迫症状和恐惧两个因子得分较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较为突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焦虑、偏执倾向,且焦虑水平高于全国青年均值;来自非完整家庭的学生有更高抑郁、焦虑倾向,且焦虑水平也高于全国青年均值。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生为本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以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 UPI)对本院一年级 1 70名新生进行测量 ,发现 :文理科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男女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互独立 ;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大学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 ,相互独立。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 :文科大学新生比理科大学新生更具神经质倾向 ,心理适应性矛盾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工教育》2014,(24):69-70
掌握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I调查表,对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一类学生占19.10%;二类学生占28.14%;三类学生占52.76%。就心理健康水平来说,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生源学生优于农村生源学生。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选取33组2005-2010年之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再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主要3类心理问题依次是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和躯体化;研究样本的CCSMHS12个因子的平均效果量介于-0.421~-0.150,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2005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并且近6年保持稳定态势;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阐明了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作用、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SCL-90对4966名新生进行心理症状的自评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水平,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民办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本院学生,艺体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理科学生,理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文科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民办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严密的心理普查制度,针对不同心理类型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在院系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要积极倡导以心理辅导与咨询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线”、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面”的三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创建适合于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测试工具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职院校2011级641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整体状态处于正常水平,但也有25%左右学生的测评数据表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等方面,且学生性别及成长环境与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职院校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有一定比例,应重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实习生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学生第一次承担幼儿教师职责,角色的转换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及时了解、掌握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是使实习生顺利渡过实习期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发现:(1)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相比,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2)学前实习生的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得分在实习前与实习后未出现显著差异,这与其他专业实习生有所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实习工作适应难度大及从业前景不乐观所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更好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既要做好档案建立时数据收集的规范化,又要做好管理和应用的规范化,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437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7.8%。(2)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3)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