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以往教师布置作业,思想观念老化,作业形式单一,作业总量超标,作业难度偏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旧的作业模式已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把作业的最终目的归位为“应付考试”,造成作业的布置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军山 《甘肃教育》2011,(22):60-60
一、坚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仅仅被视为巩固和强化课堂知识的手段,作业内容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作业的评价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激励功能"。这种封闭单一的作业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使很多学生经常复制他人的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有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原因。外在原因主要有作业量过大、要求高、难度大等。内在原因主要有学生对作业的情绪、情感、动机、兴趣、意志、责任感等。本文试就初中生作业心态调控对策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 千年伊始 ,教育部就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作为教师 ,应加强学习 ,深刻领会“减负”的实质和意义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做“减法”的同时 ,认真做好“加法”。所谓做“减法” ,就是要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转变教育观念 ,把“减负”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按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 ,减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是要减去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的作业 ,因为这类作业会令学生厌学 ,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并不是撒手放羊 ,一味地做“减法” ,而应在做好“减法”的同时 ,开动脑筋 ,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是全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焦点问题。现在的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过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就如何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转变观念,规范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减负”环境。学校的领导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不要再从以前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的标准来进行评判。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就应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要处理好作业的“质”和“量”的平衡.在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业任务又比较繁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分层”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但过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客观负荷,是学校、教师、家长等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客观的、统一的学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黄德朋 《考试周刊》2011,(40):211-213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效益低,作业质量差、数量多,缺乏典型性。做过的原题再来考试学生还是做不出来,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又要实施"题海"战,导致学生感觉作业越来越多,教师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这样师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作者根据科学的学科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轻负高质要求下要科学设计作业,立足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21,(3):51-52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学校引导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探索优化作业管理、作业改进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课题的提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的天职 ,为学生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只要有教育 ,就会有作业 ,没有作业的教育 ,质量不可想象 .关键是如何精心设计和科学地布置作业 .在过去 ,由于大纲、教材、升学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设计而只重布置 ,而且布置作业往往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 .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内容单一、功能单一、形式单一 ,完成方式单一和作业对象全班化、作业内容统一化等特点 .同时 ,部分教师布置作业还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惩罚性 ,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 ,…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是造成学生的体质下降;二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三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等等。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三令五声地要求各地各学校必须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但过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客观负荷,是学校、教师、家长等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客观的、统一的学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学生承担一定课业任务后产生的压力或感受,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承受的学习量也不同,因此对压力的感知与体验是不一样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客观负荷与主观感受之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业负担是否过重,主观感受当然会因人而异。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使每个学生有尽量合理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业普遍"质平量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其个性就成为当务之急,作业任务的"质"与"量"是关键之一。另外,经常会被忽视的角落是教师批语对学生的影响。好的作业批语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评价作业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陈岚 《现代教学》2010,(10):69-69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如果教师只是利用题海战术,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增加其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陈岚 《现代教学》2010,(7):69-69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但如果教师只是利用题海战术,误以为“熟”才能“生巧”,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但不少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会直接应用"题海战术"设计作业,以此不但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使学生形成抗拒数学教学的心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与核心素养发展的.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作业设计,这样才能保障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从针对性作业、高质量作业、层次性作业、趣味性作业、多样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六种作业类型入手,阐述了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减负"已成为中小学的热门话题,"减负"的关键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作业量大,机械重复等弊端,不利于学生"减负".针对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这些现状及产生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教学目标,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时效性首先,作业要有针对性,所有的作业练习设计都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正>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除了减少作业量,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一是培养学生专注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双减"之前的作业量的确过重,但学生做作业不专心,也是造成作业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以参加夜自修的初中学生作业调查分析为例,同样的作业量,参加夜自修的学生在校晚上8点基本完成作业,而学生在家自修则要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完成作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主要是专注度的差异。学生在校有教师的监督,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9.
<正>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全面削减中小学生作业数量,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荷。作业不仅要减量,而且要提质增效。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同时也是对教师备课能力、上课成效的全方位检查,又是教师辅导和评价学生的重要基础。但因为每节课都或多或少有问题生成,所以有必要对事先预设的“配套作业”及时进行修改或增减,避免“题海训练”,以便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雪娟 《成才之路》2012,(30):81-82
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目前学校评价教师仍然以教学成绩为依据。而教师的成绩来自于学生作业量,作业量的大小是教师业绩和教学成绩的根本保证。因此,过重的作业量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递增,不交作业、少交作业、抄袭作业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