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篇的组篇过程是选择和组织意义并将其体现于语法结构的过程。基于这个理论,本文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语言的及物系统各项选择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它们表达意义和实现小说深层主题的文体功能。本文旨在证明汉语中也存在及物系统,对及物系统的选择也具有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习近平主席2018APEC主旨演讲语篇(英文版)进行及物性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语篇是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的使用,将中国构建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研究发现,习近平主席演讲语篇主要通过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表征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将中国构建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政治演讲因其特殊性而备受广泛关注。本文尝试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政治语篇,通过对2005年布什总统就职演说的及物系统的研究,以期能更好地把握政治语篇的实质和特点,探索其社会涵义。同时进一步证实及物性在政治语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江骐 《现代英语》2023,(18):72-75
文章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为指导,以生态拓展后及物系统为理论框架,对比亚迪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总裁致辞部分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该篇总裁致辞中出现较多的是动作过程和关系过程,参与者角色呈现多元化。文章旨在揭示总裁致辞中生态意义的表征方式及其生态取向,以期敦促形成生态有益性语篇,减少生态破坏性语篇,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演讲语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言语行为理论采分析语篇是可行的。每一篇中关两国领导人的演讲都有四种“以言行事”,分别是:“指令行为”、“表态行为”、“表情行为”和“判断行为”。说话人在施行“以言行事”时,都采取了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任何一篇领导人演讲都有一个宏观的言语行为——“指示行为”,说话人为了使指示成功,会先实施一些辅助的言语行为来创造条件,构筑情景,表达暗示等;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两国领导人演讲的宏观结构模式十分相似,从而证实了人类虽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具有由客观事实决定的普遍的认知规律和普遍的逻辑推理方式,这为理解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研究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对伊丽莎白二世2017年圣诞演讲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研究揭示了该政治演讲语篇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夯实了形式与意义的体现关系,以及语言分析是语篇分析的基础,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提供又一实例。  相似文献   

8.
批评语篇分析是旨在把语言与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它的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的。阅读教材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对语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研究语言的实际使用,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极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进行语篇分析,发现语篇中物质、关系和言语三大主要过程以及环境成分在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表达作者态度、揭示主题意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其中,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通过及物系统得以体现。本文根据韩礼德的及物系统理论,比较了英语和汉语的六种过程(mjor process)的语义配置、结构以及主、被动态的表达,以找出其异同,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文体学的及物性结构出发,对2008国总统大选奥巴马的获胜演说辞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及物性关系过程的运用进行量化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文本纳两个典型特征,即对物质关系过程失衡的低比例构建及对少数关系过程的巧妙运用。并对其进行动因挖掘,揭示了及物性结构对突出文本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赏析这篇精彩的演讲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访华期间的两篇校园演讲的分析,发现:1)虽然情态隐喻不是人际资源的常用手段,演讲者在构建不同语用身份时往往使用主观显性的情态隐喻来突出表达积极的态度;2)三个态度子系统的使用各有分工:鉴赏系统作为主要的人际资源手段反映出演讲者客观的态度和避免直接批评的策略,情感系统在致谢以及转述他人经历才涉及,而对参与者主体的行为进行判断时会构建不同身份;3)在不同语用身份下,级差系统都得到广泛使用,以增加态度的量值,表现出与语篇价值定位的强一致,从而获取观众认同。  相似文献   

13.
就职演讲语篇建构的评价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上的新发展,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文章应用这一理论,对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2005年和奥巴马2008年就职演讲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行标示分析,探寻此类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态势和基调.结果表明,总统就职演讲语篇中,评价资源中的评判资源在语篇中前景化,以渗透性韵律建构语篇的人际意义,推动语篇主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语类理论探讨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主题演讲的语类结构和词汇语法特点.研究表明:在语类结构方面,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主题演讲由四个必要成分界定:称呼、致谢、主题和结语;在词汇语法层方面,语场主要由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实现,语旨体现在陈述小句和物化主语的使用,语式特点体现在高词语密度、被动结构和名词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中关两国专业学位教育不同的发展历程,从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实践实习、学位论文等分析了中关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从中得出了有利于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功能的分析方式——及物性和作格分析出发,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Times)关于2005年4月爆发于中国上海等地的反日示威游行的报道进行及物性和作格分析,探讨英语新闻中及物性系统各种过程的选择和构建在新闻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并揭示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在批评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为文本赏析提供了一种客观分析的视角。用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分析《青花瓷》的语篇,发现物质过程和环境成分数量上的前景化对听者理解记忆语篇有重要作用,这是造成《青花瓷》语篇画面感、影像感突出的语言学原因。及物性过程作为表达经验功能的重要手段,在歌曲文体价值和主题意义构建上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8.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目的主要地是通过分析话语文本来揭示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主要地从词汇选择,人称代词,情态和语篇等四个方面来分析米歇尔·奥巴马在2012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探讨她是如何构建语言来为助阵奥巴马的总统竞选。  相似文献   

19.
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中美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中关经济贸易关系也越发密切。两国间的联系日益具有多渠道的特征,安全问题已不再支配中美关系的走向,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议题渗透进两国内部各个层面,就像纵横交错的钢筋混凝土构架一样,支撑着中关关系的稳定。本文试图应用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理论分析中美关系的现状,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反思,认为中关关系的大局在于双方加强合作,促进共赢。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对儿童小说《手斧男孩》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旨在考察六个过程类型在小说语篇中的分布特点,分析语言形式体现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手斧男孩》第一部进行语料分析,研究发现,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在小说中的突出使用,对作者刻画小说主人公Brian的内心世界,深化小说的主题,有着积极的语篇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