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省呈贡大学城学分互换互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大学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云南呈贡大学城作为西部地区第一所新建大学城,对促进云南本土高等教育发展、达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和东南亚联系、合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对中外学分交换系统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已建立的大学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经验,结合云南雀呈贡大学城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情况,通过建立学分互换互认系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其教学资源,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工程,云南呈贡高校新区(又名呈贡大学城)“三网”(教育城域网、电信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开通仪式近日在昆明举行。中兴通讯以卓越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获得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的充分认可,独家承建了云南昆明教育城域网项目,并同时为大学城提供电信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相关设备,成为惟一一家服务呈贡大学城城域网建设的国内通信设备提供商。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首批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院校队伍的院校。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为一所"技能型、服务型、产业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并正在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奋斗目标稳步迈进。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的昆明,位于"学府胜地"呈贡大学城。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呈贡校区、普吉校区、吴井桥校区,占地面积共677.3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6.5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96.27万元;校内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4.
《云南电大学报》2013,(1):F0002-F0002,F0003
2012年12月28日上午,云南开放大学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学校呈贡校区举行。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出席成立大会并为云南开放大学和云南省学分银行揭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作重要讲话。大会由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主持。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共建共享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昆明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图书馆共建共享具有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减少电子资源浪费的作用,并从区位、设施、政策、人才、特色五个角度,剖析了昆明呈贡大学城图书馆共建共享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最后,从馆藏文献资源、联机检索网络、电子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管理四个方面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3月27日,日本京都地区28所私立大学和短期大学在京都签署了“学分互换一揽子协定”,决定自今年新学期始,实行校际“学分互换,共同授课”制度。 协定规定,协议参加校的学生,可免费到另一协议参加校去听学分互换的特定课程,学生所在校承认其在他校取得的学分。  相似文献   

7.
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背景下的学分互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玲玲 《高教论坛》2007,(2):166-168
伴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的高等教育也日益走向联合。在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的框架内,为了方便学生的流动和国际课程的发展,欧洲学分互换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篇文章主要从欧洲学分互换制的演变,欧洲学分互换制的主要特征,欧洲学分互换制所需要的主要文件,欧洲学分互换制的咨询顾问,获得欧洲学分互换制认可的权利和义务,大学在欧洲学分互换制中所承担的作用,欧洲学分互换制的发展近况,以及欧洲学分互换制对我国的启示这八个部分全面介绍了欧洲学分互换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并分析了这一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研究认为学分互换得到各国普遍认同和重视,但学分互换还在探索中前进,尚未形成定式,高校学分互换的推行需要有一强有力机制推动.  相似文献   

9.
全球视野下的学分互换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分互换的出现与发展是世界范围内教育合作与分工的重要体现。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催化了学分互换的产生与发展。学分互换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和完善学分互换系统.对我国教育国际化改革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建立大教育"立交桥"的理念,倡导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本文对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学分互认进行探索,首先对学分互换概念作了界定,其次分析了这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可行性及制约性,然后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梳理出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原则要求,最后探索如何进行两种教育形式学分互换的技术路线。本文意在突破学习者接受教育的途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云南省建设昆明大学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云南高等教育现状的落后,既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建设昆明大学城有利于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云南省三大战略目标的实施,有利于云南科教兴滇、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全面开放四大战略的实现,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文章还提出了昆明大学城前期建设应着力抓好的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试行学科互补与学分互换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和大阪外国语大学决定从2001年4月1日开始的新学年起,实行学科互补、学分互换的新尝试,并定于近期正式签订有关协议书。学科互补:大阪大学和大阪外国语大学分别向对方开放一定数量的专业和学科供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各地     
北京将建世界创新型人才高地;湖北将建近百个中职实训基地;山西投资8410万建12个中职项目;湖南将在长株潭地区建立职教大学城;云南成立三家职业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16.
郭峰 《继续教育》2015,29(2):18-20
学分转换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调研北京市开展校企合作"学分银行"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运用类别分析、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从学分认定、互换标准等方面,对"学分银行"项目进行了充分研究,并藉此提出了转换模型,以期解决转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矣勇 《云南教育》2014,(14):2-2
6月19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暨呈贡高级中学在云南民大雨花校区揭牌。该校面向全省招生,今年9月将有高一年级6个班和初一年级6个班共360名学生在云南民大莲华校区正式开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早、试验较为成功的学分互认体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为我国成人教育领域学分互认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成教院校的学分互认互换体系建设的发展,核心与难点、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高校也应履行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本文借鉴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深入阐述了低碳校园的内涵,并对昆明呈贡大学城校园的师生日常行为、管理体制、规划与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不低碳现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剖析,进而从制度、技术、日常生活行为的层面对高校低碳校园建设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或制度 ,分析集美大学几年来推行学分制状况 ,探究集美大学学分制的管理近期可向公共基础课实行选课选教师制、推行“双专业、主辅修”制、按学分收取学费、采用学分互换制等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