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学批评史上,社会学批评有过一段庸俗化的历史,这导致了许多人对社会学批评的厌弃。然而,只有把学放在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构中进行社会学研究,才能真正摆脱学批评的“自恋主义”而走向科学化。从丹纳到布迪厄,社会学批评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布迪厄所代表的新社会学批评的崛起对纯美学批评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动摇了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学批评的统治地位。如果不能说社会学批评代表了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唯一方向,那么至少可以说它是许多新范式中的富有生命力的一种类型。因此,今天人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精神结构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生成了独特的批评视角。由此,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将“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文本研究中加以转换,便可探讨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拓展小说社会学领域广阔的再生空间。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时间跨度进行界定是关系到如何看待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问题。温儒敏、许道明、黄曼君的三种代表性的分期模式是分别从文学、社会学和文化学三个角度进行的。而众多分期模式的存在与学者对现代性的理解、对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对现代文学/文学批评的合法性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对文学批评史分期的不断争论也最终推动了文学批评史研究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欧洲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心理分析法,种族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存在主义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文学社会学的批评方法及接受美学和语用学的批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则有较深远的影响,但即使是昙花一现,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批评方法对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学批评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在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文学新现象面前,传统的文学批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面对新变化,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方法在十九世纪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和兴趣,从某种角度来说文艺学还缺乏方法的自觉意识,如果说十九世纪是以创作为中心的话,那二十世纪则可以说是批评的时代。由于文学自身的发展如文学创作方法的更替变化、反映生活角度的不断转换、表现形式的演化等以及外部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文学批评有了热烈的关注,并越来越把文学批评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论的学科进行研究。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由创作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批评家的目光从…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专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在此,我们想以批评对象为圆心,研究文学批评的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一思维科学从思维活动的特点上把辐射思维与辐集思维视为两种思维类型,我们从文学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学批评领域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极大程度地拓展了文学批评理论的视野。尤为我们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历史批评和心理精神分析批评,它们互补性的发展对文学的审视和剖析形成了合围态势,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揭示出文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李健吾对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因袭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是20世纪30-40年代风格独特、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氛围中,众多批评家纷纷抛弃传统批评,转向精心构筑宏伟的理论大厦,李健吾选择的批评方式却较多地因袭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