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林  林萍 《贵州体育科技》2006,(4):66-69,73
随着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知识经济、科技革命、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交往教学论正是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批判继承已有教学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主张。交往教学论是对交往哲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主动回应,也是对新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强调以师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以教学语言为中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享、共创的过程。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交往教学论内涵的阐述,分析我国交往教学论的研究现状,探求交往教学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价值,为交往教学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将交往教学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改善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交往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目标的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愈来愈显示出其非凡的教学和教育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现象的分析,阐明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社会交往对学生社会观念形成、交往能力形成和人格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辉 《体育师友》2006,(5):26-27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然而有交往必有冲突,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中师生交往冲突是指当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用相互矛盾的行动路径去达成相同或不同活动目标时所感知到的不一致或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教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论中的重要内容 ,因而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文中由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提出观察体育教学过程的 4个认识角度 ,即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 ;是一个系统运行的过程 ;是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的过程 ;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继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之后,有人又提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本文试图将“新,老三论”应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力求以新的思维高度探讨教学和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7.
构建“互动——生成”的教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又表现为一种动态生成,即时常“涌现出新事件、新思想、新行为等”。这正体现教学活动在构成上的复杂性,过程中的多变性和结果上的不可完全预测性等特征。因此,一个适宜学生主动发展的、充满生气的课堂教学活动,基本特征应该是互动的,又是生成的。我们提出的课堂中的互动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特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二是人与场地器材之间的互动。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论研究探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论研究过程中,人们对体育教学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就目前国内外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论著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我国体育教学论学者种种见解和分析可以看出,在确定体育教学论研究对象时,比较共同的观点都强调教学的规律研究。这些论述对于帮助我们拓展思路,理解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聪 《体育师友》2009,32(5):9-10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理念。“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主要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张文魁规律是什么,用列宁的话,即规律就是关系.据此,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从下列关系着手,来认识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质上是教授和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体育微格教学”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艾论 (Ailen)博士等人创立的一种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一种由少数学生组成的小课堂,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多项反馈、分项,按照严格的强度对师范生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并掌握教学技能,形成一套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的引入,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和教育实践准备阶段运用“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的分类,再把不同的教学技能单独进行训练,突出授课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训练,有…  相似文献   

12.
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锋 《体育学刊》2001,8(3):110-111,113
以现代教学论为基础,根据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设计了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优化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验,为不断提高篮球战术教学质量,寻求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过程最优化和科学化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与体育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严格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确保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从心理契约理论出发,谈谈心理契约理论(Theoryofmental—contract)对体育教学传授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师生双边的协作性等多方面的影响。一、心理契约理论与教学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都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互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学校教育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为内容、以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求知受教为载体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中的交往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新课程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交往素质的培养与交往指导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刍议体育教学过程的协同效应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吴凤起,颜军现代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和体育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学活动是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有序的整体结构,各种组成因素缺一不可。这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需要。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因素包括教育序列、教学序列,以及人...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改变教师角色1.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如何改革体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进入各个领域,因此,探讨体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经济化以及使体育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已成为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对于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学交往的内涵谈起,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教学交往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由于“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逐渐引入体育学科领域,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凭经验、随机控制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程序化教学是从“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根据所设计的要求,按一定程序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种最优控制过程。本文以排球的垫球教学为例,对其进行程序设计,并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20.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及其类型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有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师生的双向沟通表现为教师多倾向于使用教学语言、体态表情等交往手段向学生讲解知识、技术能力和灌输观念,同时也注意学生对教学的反映或要求。这种沟通虽然传递的信息大、速度快,但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