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邮别称秦邮,公元前223年,因秦王赢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楼兰之名,非常响亮。楼兰曾是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126年张骞凿空归来,向汉武帝的奏书上说: “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盐泽即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之罗布泊,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王都。地处中两交通之要冲,“丝绸之路”的咽喉,是我国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3.
袁晓莉 《新闻世界》2012,(7):327-329
琅琊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琅琊镇台东村,为齐国及秦汉时的著名文化遗址,是我国著名的秦汉遗址和海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琅琊台在琅琊山上,三面临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山顶平敞,周长150余米,因山形如台并位于琅琊山而得名,《山海经》记曰:"海边有山,形如台,在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曾南登琅琊,徙民3万户修筑琅琊台,并立石颂德,  相似文献   

4.
南京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公元前472年,春秋吴国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战国楚置金陵邑于石头山,自此南京称金陵。公元229年,三国吴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49年,史称“十朝古都”。南京还曾为南宋“行都”,明永乐京师北迁后的“留都”,南明国都等。  相似文献   

5.
王剑钊 《兰台世界》2007,(8S):55-55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径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暴病而死。《史记》写成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时期,此时距公元前210年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加之司马迁为写《史记》漫游各地,考察风俗人情,访求历史古迹。足见“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江华西佛桥,俗称七拱桥,位于县城沱江镇老城区之东南面的沱江上。沱江,即古萌渚水、大深水,长沙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上有载。横跨其上的西佛桥历史悠久,传说神奇,即有档案存史又有口碑相传。据江华清代石刻档案记载:“西佛桥邑侯车公莼村倡建石桥普资利济公豫章人也特名西佛以志公德大清光绪二十三年仲秋月建光绪二十四年孟冬日成”、“邑侯车公德政惠迈乘舆阁邑绅耆士民仝颂”。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留下来的江山,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所获得的全部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8.
在朝鲜世宗大王创造朝鲜文字母之前,一切均以汉文为表达之工具,此类文字所书写成之作品或书籍,谓之汉文书籍。中国汉文传人朝鲜甚早,公元前二世纪燕国卫满在朝鲜北部建立卫氏朝鲜。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等四郡。朝鲜民族与中华民族关系密切,而其受中国汉文化影响,亦可想见。一直到李朝时,朝鲜创出其自身之文字,但  相似文献   

9.
江西最早的傩面具与傩的始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鄱大地拥有雅文化生存的优越环境。从历史上看,远古的江西之地本为三苗腹地。战国魏人云:“三苗之居,左有彭嘉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彭蠡即今鄱阳湖。传说舜时三苗迁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江西遂又为百越地。《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江西分属荆、扬二州。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在江西境内辗转角逐,形成对峙之势,因有“豫章之地,楚尾吴头”《方舆胜览》之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吞并吴国全部疆土,江西又成了“楚尾越头”。公元前306年前后,楚又灭越,江西全境一归于楚,为“南楚…  相似文献   

10.
<正>南方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最大的驿站云南驿,是马帮驮起的古驿站。昔日幽幽古云南,历经沧桑,仍保留着不少的遗物遗迹,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千年驿站风貌依旧。2000多年前,为打通西域商贸通道,受汉武帝之命,张骞历尽千辛万险到达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发现满大街都是“蜀布”和“筇竹杖”。许是见到“商机”,几经努力,一条经由云南驿的古驿道,把西域与汉室连在了一起。云南驿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一个辉煌的亮点,在历史上名噪2000多年。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开发“南方丝绸路”的汉武帝设云南驿为云南县,相当于现在的省府。从此,  相似文献   

11.
(九)、查历史年代 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为“何时”,即要把握时间的准确性。 学习文史知识,使用文史材料,要注意把握历史年代的准确性。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准确具体纪年,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 从汉武帝起,开始用命名的年号纪年。汉武帝在位53年,先后用了十一个年号。用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她在位19年,就用了十七个年号,有时一年内换两个年号。据统计,历代皇帝使用的各种年号有700多个。 年号的频繁更换,使历史纪年纷杂而不易掌握,连皇帝本人也觉得麻烦。因此从明代起,一个皇帝不  相似文献   

12.
一、县级台的个性特征 县级广播电视台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有着共有的特征,必须遵循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但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一般来说,县级台的个性特征有“三性”: 一是独特的区域性。它的宣传覆盖范围只是一个县,同时,各县市之间由于地理区位和经济、人文状况的差异,又呈现出不同的区位特色和发展态势。 二是地域的边缘性。县级广播电视台处于信息覆盖的边缘地带,由此而造成信息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的差异。同时它又是中、省、地新闻信息向下延伸扩散的最终载体,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是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试析乾隆时期的私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武帝元鼎四年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收归国有始,“民”与“官”围绕币权展开的斗争便从未止息,私铸钱文,成为历代违法之大禁。有清一代亦不例外,虽制以严刑峻法,而私铸之案却不时而发,它影响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日常的社会经济生活。 乾隆朝是清代经济发展的颠峰。在这一时期里,清廷对铸币的规制持慎重态度,除乾隆十一年湖北因鼓铸铜铅不足,一时改铸八分小钱外,制钱的法定重量一直是一钱二分。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把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称作“世界第八奇迹”。这种说法可能是摘自外国参观者赞叹之词,但很不正确,不宜出现在我国自己的报纸上。所谓“世界七大奇迹”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观点,把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50年的六个巨大的和精美的建筑物或雕象和公元前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5.
游本根 《视听界》2002,(6):31-33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是县级广播电台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和人才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一些县电台办台、办节目的指导思想不明晰,因而节目的总体质量还不高。现在进一步提高县台广播节目质量已成了县级农村广播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坚持小台精办,优化节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河陇屯田的原因古代河陇地区,从地理上看,处于内蒙古与青藏高原、中原与西域之间,是其周边民族角逐的场所,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西汉建立之初,西北仅控制着陇有的部分地区,战国秦长城是它的西北边塞。其北由匈奴占领,匈奴骑兵曾多次突破这条防线,骚扰陇西、北地、上郡,甚至进入三辅地区,威胁着京都长安。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由于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发动了对匈奴的长达10余年的战争。截止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汉军不仅收复了战国秦长城以北的“河南地”,而且渡过黄河,向北攻占了阴山以南,向西攻占了河西走廊地区。战…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的魏国,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城关镇西北),至惠王时则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据史籍记载约有四说:一为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二为二十九年(公元前341年);三为九年(公元前361年);四为六年(公元前364年)。其迁都原因亦有二说:一为秦之所逼的原故;二为加强对东方诸侯控制的力量。本文就迁都的年代并结合其原因一併考订如后,就教于大家。(一)三十一年说。此说据《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惠王)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指魏),秦将商君诈我将军  相似文献   

18.
宋晶晶 《兰台世界》2013,(10):45-46
本文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入手,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影响略作分析,将汉武帝刘彻文化专制下的治国之道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9.
张骞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9年)奉命出使西域,十三年后才得以回朝。张骞的西域之行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重点分析了张骞"凿空"西域对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西汉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偏东地域,始建县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最初的煮海为盐,到后来的修堤兴垦,到现代工业的起步和腾飞,经过2100多年沧海桑田的变迁,盐城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粮棉产区和新兴的沿海工商业城市。这里是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也是著名的抗日革命纪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