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发出号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到2001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已按国际公例有了完整的法制体系。但是,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却任重而道远。尤其对现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文字现象,报纸更应当成为汉字规范用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语言问题是报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报纸、刊物运用语言这一基本工具,来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指导工作,传播科学和文化知识。报纸、刊物是不是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我们都记得,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社论,号召我们“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这个号召推动我们用严肃负责的态度去学习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以便更有成效地完成报纸和刊物的宣传任务。现在,经过将近十年时间,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人民日报为纪念该报《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发表40周年,又发表了题为《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社论,呼吁全国人民提高应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要继续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经过广泛讨论后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简化字。‘特别要求’出版物使用的语言文字都要符合规范”。这是非常及时而正确的。近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又出现了新的混乱,主要表现在:社会用字混乱,随意简化字,滥用繁体字上。这现象也反映到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林立 《编辑之友》1995,(4):54-55
必须注意词典注释的准确性──兼评《现代汉语词典》林立【上海】词典就是权威,是指导读者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教科书,因而词典必须严格做到准确无误,确保科学性,以免以讹传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书市较有影响的语言词典。可惜编纂时审校失误,...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18):71-72
自本期开始,本刊专设“语文诊所”栏目,剖析新闻媒体中误用成语等语言现象,以引起广大记者和编辑的重视和改进。该栏目主笔为赵丕杰先生。赵先生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思想与信息的载体。然而,在作为思想与信息主要传媒之一的新闻出版物上,语言的不规范乃至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差错,近年来却不断增多,有些差错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为促进新闻出版物提高语言文字水平,进而纯洁祖国语言,《新闻出版报》今年相继主办了首都报纸和全国省报编校质量抽查评比。在10月揭晓的全国首届省报编校质量评比中,《新华日报》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  相似文献   

7.
  卢愚 《今传媒》2007,(6):9-11
今年7月1日是《华商报》改版十周年。十年问,《华商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整合,日趋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张被公众广泛认可、社会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都市类报纸。集中探析这张报纸成长的历程,对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报业当不无益处。在《华商报》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审读中心一直将其列为重点跟踪审读。近期他们又组织力量,分别从政务报道、民生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策划等四个方面。初步总结了《华商报》的成功实践。本刊集中推出这些审读成果,作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一份礼物,奉献给《华商报》和全国新闻界的同仁,让我们共同辨析,共同分享,从《华商报》十年历程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促进我国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要使我们报纸的语言健康、纯洁和美好安岗 (人民日报):今天的会应该说是请先生,诸位语言学家都是先生。我们办一天报就得向老师学一天。毛主席对语言很重视。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毛主席修改的地方很多。社论发表后,人民日报又在乔木同志倡议下,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同志写的一本书——《语法修辞讲话》。一本书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报刊审读工作,提高审读质量,规范阅评稿件录用标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根据《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市实际,于近日制定《报刊审读稿件录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确定的审读范围是:凡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登记注册的公开或内部发行的报纸、期刊、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审读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报刊动态,研究报刊出版中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反映情况和问题,更好地对报刊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出版单位总结经验,防止差错,提高质量,进一步促进本市报刊出版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目前联合推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由国家语委委员、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李行健任主编,先后参加过该书编写工作的专家近1 0 0人,从正式编写到完稿,历时1 1年。该词典收词近7万条,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  相似文献   

11.
林立 《编辑之友》1995,(2):51-52
从头一页说起──评商务版《现代汉语词典》兼与编者商榷林立【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系中型词典,现经100多次印刷,发行量数以千万计,曾为全世界人民的现代汉语学习建立了丰功伟绩,也创造了历史辉煌。这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混乱贻害子孙●李裕德这种语言混乱现象的继续存在,在政治上是对于人民利益的损害,对于祖国的语言也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破坏。———摘自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语言文字进入了一...  相似文献   

13.
报刊图书     
《传媒》2006,(6):74-75
世界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双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报业市场,首届“城市报纸广告年会”在乌鲁木齐开幕,首份多媒体日报诞生,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有奖征集活动启动,2006年《出版发行研究》增刊组稿工作启动,上海市规范报刊审读稿件录用标准,新华传媒借壳成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大型综合性期刊《机遇》在澳门创刊,《中国日报》举行创刊25周年系列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8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人民论坛”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钟怀撰写的《用字混乱不是小事》的文章。此文用实例叙述了用字混乱的坏处和正确使用文字的好处,同时呼吁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我连读几遍后,觉  相似文献   

15.
黄小娅  林英  唐晓阳 《图书馆论坛》2003,23(3):59-61,53
我国最早的一部粤方言词典《广东省土话字汇》,是19世纪初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Robert Morrison编纂的。这是研究两百多年前广州方言的珍贵历史资料。根据这部词典的体例特点以及研究者研究的要求与目的,我们设计了《粤方言词典语料库》系统的数据结构,并实现了词汇检索、词汇统计等系统功能,使这本珍贵的粤方言词典得以数字化。同时这也是我们对古籍工具书保护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6.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17.
焦健 《中国广播》2007,(1):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作为四大传媒,拥有广泛的社会受众和社会影响。其语言文字运用是否规范、标准,不仅关系到传媒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而且反映着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文明的水平。因此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义不容辞。但是,近几年来不遵行这一准则的媒体越来越多、愈演愈甚,几乎涉及各类媒体。甚至不少方言区都在各自的地域办起了方言广播和方言电视,有的还用方言播报新闻。我认为这是一种逆潮流而动的趋势,不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国家要发展和强大,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基础。两个文明建设都离不开语言文明这一重要内容,语言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是国家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闻传媒必须要坚持的方向。对此,作者有三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8.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教育工作者重视语言规范化。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对语言规范的重视和提倡,有力地推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语言文字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各自的专业积极地进行研究,在40年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出版了大量各类著作。  相似文献   

19.
刘楠 《中国编辑》2012,(4):30-38
插图是词典释义的一种非语言手段。文章以《当代汉语词典》为例,对语文辞书插图的功用、对象、分类及其在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其见解有助于丰富词典的编纂理论和指导词典的编纂实践。  相似文献   

20.
“青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比喻重视或喜欢。词义很明确,没有什么争议。可平时又常会“碰见”另一个词“亲睐”。例如:网络报纸越来越受瑞典人亲睐(《当代传播》2001年02期):港府有关机构亲睐电子媒体(《出版经济》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