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给出公共参考串(CRS)模型下可否认零知识的一个正面结果:从∑-协议到CRS模型下的可否认零知识的高效转化.由Pass在CRYPTO 2003中给出的下界可知,我们的编译器取得了最优的轮效率.此外,转化所增加的通信复杂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在STOC2003上,提出了一个公共参考串模型(CRS)下的非交互的可重用的统计绑定的非延展承诺方案.该方案的CRS由4部分构成:承诺的公钥、签名方案的公钥、广义单向哈希函数和一个对串0的承诺.我们使用2个签名方案构造了一个此类方案,方案中CRS只有2部分:模糊承诺的公开参数和签名方案的公钥.因此,新方案的CRS更短些.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平互惠的高等院校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是高校核心能力的源泉.隐性知识管理是实现隐性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途径,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而隐性知识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是隐性知识转化的核心问题.隐性知识转化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具有天然的拟合性,通过基于经济人假设和互惠性假设的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模型的均衡解的对比分析可知,传统模型下的知识转移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的,知识转入方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转出方的非理性的互惠性偏好来获取更大的知识转移价值,从而提高了高校的隐性知识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4.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人才管理是一个并行的、互嵌的过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与人才双链耦合的内涵、模型及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上知识链与人才链的耦合域,给出其耦合机理,为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流与人才流无障碍的流动,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是知识的转移、转化,知识对接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对接的动因为切入点,对不同转化方式下知识对接的特征进行比较,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对接的机理模型,揭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对接的内在规律性.这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的转移、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转移能够导致知识在向能量和质量的转化过程中裂变出巨大的生产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成果分析,给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概念、转移条件,并对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进行分析与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7.
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情报杂志》2006,25(2):49-51
在阐述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一公司的具体实例,建立了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解释结构模型,重点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及结果分析,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及其软件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模式和知识转化模式,然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在此模型的指导下提出基于Web的VEKMS软件架构.  相似文献   

9.
窦永香 《现代情报》2007,27(8):26-28,33
实践社团能够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本文以实践社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概念和基本要素的分析,借助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转化模式(SECI模型),研究了实践社团的知识转化机理。并进一步给出了基于对等网的虚拟实践社团知识共享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简玉仙  李东 《情报杂志》2006,25(3):66-67,70
阐述了军队知识管理的涵义,给出了信息条件下的军队知识管理模型,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知识管理组织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效率以及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厘清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团队知识转化的内涵和演化机理,基于供应链跨企业合作团队实际特点,改进、补充SECI模型和三螺旋模型,建立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概念模型,分析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过程的交互机制;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思想,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起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演化模型,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对知识转化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反映供应链企业间团队知识转化的作用过程和演化机理,其中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以及企业重视程度对知识转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改变各参与主体的属性水平会对仿真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基于跨组织知识转化SECI拓展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获得相关指标对跨组织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性程度,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促进"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跨组织知识转化,以及提高知识增值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研究表明:(1)在跨组织知识转化各过程中,外部知识内部化对知识增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内部知识外部化过程,外部环境相对最小;(2)组织结构和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开放性和知识传递能力、组织网络嵌入性为各跨组织知识转化过程中影响知识增值的关键因素;(3)跨组织知识转化中的知识增值主要受到组织自身属性及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技术知识作为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重要资源,研究其转化过程利于提高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创新技术引领与跨领域发展。[方法/过程]从技术知识转化视角出发,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利用系统分析、知识挖掘、知识溯源与节点评审等方法和工具,提出一种面向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发的技术知识转化模型。[结果/结论]借助模型研制出的新型高承载推力轴承,为工程机械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对珠三角地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展开调研。研究发现: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提升并无显著作用;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但只有探索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知识优势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一直备受关注,但知识优势对企业竞争力的转化机理问题却很少有研究。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优势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模型,并选取华为企业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1)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实际上就是企业打造知识优势的过程,知识优势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作用;(2)知识优势对企业竞争力的转化过程分别经历了“内部知晓-内部响应-外部知晓-外部响应”知识链环节,对应于“知识获取与吸收-知识内化”、“知识应用与创新-知识生产”、“知识积累与积淀-知识外化”三个部分。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内在转化机理,为企业管理者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企业转型的不同类型,分析转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建立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概念模式,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型,并运用vensim来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转型企业的初始知识存量对知识转移阈值的早期影响显著;在同样的时间周期内,外生性转型企业的知识转移量大于内生性转型企业的知识转移量。  相似文献   

18.
江辛  王永跃  温巧巧 《科研管理》2018,39(10):100-107
学习目标导向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是创新领域微观研究的其中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已有研究在前者影响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仍不够深入和综合。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引入知识转化和网络建构能力来构建起新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385份调查问卷获取的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学习目标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检验知识转化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建构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学习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是通过知识转化来传导的;网络建构能力对学习目标导向和知识转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网络建构能力调节了知识转化在学习目标导向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惠玲 《现代情报》2011,31(1):12-15
本文在因特网信息环境这个特定空间分析个人网络化学习过程中个体学习者、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知识转化过程,明确网络化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流动和增值过程,剖析学习过程中知识主体及状态的改变,对SECI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知识转化模型。探讨影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知识转化的主要因素,用IEP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