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真  李华伟 《传媒》2021,(3):86-88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布局,重组对外传播机构、扩展国际传播平台、改进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国际传播形式,不断推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际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从"本土"到"全球",从"文"到"语",从"模仿"到"超越"三个层面的建议,作为对新时代国际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评论:先声夺人主动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国内国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新华社开辟了"新华国际时评"栏目,一年多来,"新华国际时评"紧紧围绕重大国际事件和涉我利益事件,及时、深入进行评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实践证明,新华社加强国际评论工作,对于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增强国际报道影响力、逐步扭转国际舆论竞争中"西强我弱"的态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操作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计划实施以来,已积累不少经验教训。提高期刊内容质量和建立国际出版渠道是我国学术期刊能够"走出去"、面向世界的基本要求。在提高内容质量方面应更侧重于让期刊内容与国际接轨,即增加国际稿源数量和提高内容的国际化水准。另外,从如何争取国际订户、如何加入国际数据库、如何"借用"渠道、如何自建网络平台等方面探讨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渠道开拓策略,希望为我国学术期刊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为改变与此不相适应的"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在国际舆论斗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紧紧围绕中央领导提出的"构建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的目标,在国际传播中坚持"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的理念,认真研究新闻传播规律、传播现状和发展趋势,着力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宣传与节目改革,充分利用重大突发事件争取国际话语权,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在增强国际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吸引力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为庆祝第13个国际档案日,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宣传,提升社会档案意识,昭通市档案局、馆联合多部门多形式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及时转发国家、省档案局相关文件,召开局长办公会、干部职工会、党员会等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开展"6·9"国际档案日工作,迅速在全市掀起"6·9"国际档案日活动热潮。二是在昭阳城区毛主席像广场展出"红星照耀中国展览"和"6·9"国际档案日、档案法律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议题是怎么发起的?又如何被建构为国际议程?国际媒体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南海争端为个案,研究周边国家媒体如何与国际社会互动,进而和西方媒体一起建构出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国际议程。研究发现,周边国家媒体在议题产生前是"局外人",但在"议题扩散"和"进入国际议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周边国家媒体的立场、诉求各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借助共同的多边国际制度,制衡着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增强国际档案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省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经国家档案局同意,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档案局在组织全省档案干部参加出国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分别加入"EASTICA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ICA国际档案理事会"、"SEAPAVAA东南亚与泛太平洋地区音像档案协会"并成为其会员,分别派员到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蒙古、冰岛、关岛、韩国参加各类培训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广告被大量应用在国际营销传播中,但目前关于后现代广告在国际市场接受情 况的研究甚少.结合后现代广告"挪用"、"碎片化"、"自省"、"强大的视觉冲击"四个结构特点,通过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实证比较,从跨文化角度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消费者对后现代广告的接受情况,发现后现代广告如何起作用,为其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编译的国际传播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青年记者》2007,(22):66-67
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编译定义界说什么是国际新闻?可能有人会认为"国际新闻就是来自外国的新闻"或"国际新闻就是国际间的新闻流动",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对国际新闻的性质、任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素有"华侨之乡"的美誉,海口广播电视台依托本省特色资源优势,策划推出的《海南华侨》栏目开播5年多来,强化针对性,以"共情"理念提升国际传播效果;以小众"朋友圈"为杠杆,撬动大众传播、推动国际传播;向央媒输送"好故事",放大地方对侨节目国际传播效应;把握"危机效应",让国际传播有温度;运用"多平台十全视角"手段,实...  相似文献   

11.
金勇  崔玉娇  李正荣 《传媒》2016,(24):79-82
2013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培养一流的国际传播人才是当务之急.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存在语言能力薄弱、高端人才缺乏、因应环境不力等问题,因此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要坚持多管齐下、合力构建的原则.本文从外国语言功底、新闻传播业务、国际格局视野和文学底蕴积淀四个方面,提出"四轮驱动"打造一流国际传播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不少老一辈国际新闻人曾阐述过国际评论写作的经验与心得.①但如何办好国际评论版面或栏目,至今却尚未破题.这一是因为国内虽有数千家报纸杂志,关于国际话题的评论在各大报刊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但是纯做国际评论的版面却寥寥无几:二是传统印象中的国际评论"只有极少数权威人士才能撰写"②.国际评论"大众化"、"社会化"的历史并不长,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国际评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办报办刊理念.③笔者从事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面编辑工作有一些年头,在工作中萌生点滴的感悟.在此愿拿出来分享,并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16~18日,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及各省区的几千家机构报名参评、参展,5000多名来宾参加。第二次亮相四川电视节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央视纪录频道),不仅作为"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的联合主办方,还举办了"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国际纪录片之夜暨‘金熊猫’颁奖活动"、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纪录片国际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备受业界瞩目。  相似文献   

14.
王佳炜 《今传媒》2021,(4):114-116
国际社交媒体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深度渗透和冲击,也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崭新空间与契机。本文以构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传播机制为依托,提出增强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力的"国际社交融入"传播策略,包括创建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资源库、创设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内容遴选机制、挖掘日常生活维度的陕西故事的国际社交表达、搭建陕西文化国际社交媒体多源动态监测体系、培育陕西文化全球社交传播协同内容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际广播受众的新趋势,争夺极为稀缺的国际广播听众资源,世界主要国际电台也采取新措施,在稳定受众"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效果实现,纷纷采取本土化战略,在文化、语言、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与对象国听众的最大化贴近,国际广播进入受众本位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原则声明”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61年,IFLA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编目原则会议通过了《原则声明》。根据国际编目规则第四次专家会议的要求,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原则声明》的"一般资料标识"、"连续性资源"、"多卷/多部分资料"、"个人名称"、"团体名称"、"统一题名"等进行比较,并对《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提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信息     
<正>新民市档案局组织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近日,新民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一系列以"档案与民生"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一,举办新民市档案业务培训班。为迎接"国际档案日"及档案行政执法检查,5月18日在新民市大剧院多功能厅举办了《新民市档案业务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包括党群、市直、乡镇街及驻新单位达130人。在培训班上,指导科科长蒋鸿志对文书档案整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受训人员常见问题逐一解答。二,积极参与国家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与民生"征文活动,计划于7月15日前按时报送三篇论文。三,面向26个社区发放"国际档案日"宣传材料。各社区在"国际档案日"悬挂张贴宣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图书出版业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梦想,就必须加强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着手规划、培养一批国际出版人才。从事国际出版的专业人员要想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自觉、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新时期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难度更大,但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是彰显大国气度,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的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文章从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际政治复杂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出版企业的依赖性等三大障碍,进而提出通过政府的"一体两翼"策略能有效助力出版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出版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邵鹏 《中国出版》2018,(1):10-13
在中国国际地位与形象跃升的过程中,国际传播也需要转变方法与策略,其不仅涉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该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的故事、观点和主张该由谁说、说什么、对谁说、如何说以及通过什么渠道说的具体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传播现状的分析,认为"新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开辟新视野、提供新策略,而中国也正在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和"一带一路"的实践,向全球民众展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新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