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招魂》文中的煞尾语气词"些"字,原本先秦时赢秦故地一带的方言,而随着民族的播迁和秦楚间文化的交流逐渐传播至南楚,并在楚怀王客死于秦的背景下,按照楚地的招魂习俗被屈原纳入《招魂》之中。  相似文献   

2.
秦国圜钱可分为两类:一是圆形圆孔钱,二是圆形方孔钱,这两类构成了前后相续的发展序列。秦半两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其前身“一珠重一两”和“半圜”钱铸行于世早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是战国最早铸行圜钱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爱拼敢赢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闽南精神,这种精神使得泉州在人多地瘠、资源贫乏的自然环境中仍博得古代“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探究爱拼敢赢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挖掘爱拼敢赢精神的时代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秦币探索     
秦铸币开始于秦献公、孝公时期,秦惠王“初行钱”开始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始皇统一货币是秦币发展的鼎盛时期,秦二世“复行钱”使秦币衰落。  相似文献   

5.
秦亭考     
秦亭,古地名,简称秦,是秦人受封的始祖非子所居邑,也就是秦人的发祥地,秦国、秦朝的来历即本此,所以考证它的确切位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迄今出版的无论是工具书还是专家论著,均未弄清秦亭的具体所在.例如新版《辞海》的“秦”条,就说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著名的古史专家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史林杂识》和《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等论著中说的更含糊:“(秦)地在今甘肃天水县的秦亭.”一般论著则通称秦亭“在清水县境”.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相似文献   

6.
畅想2008     
校金华  季明洋 《阅读》2008,(5):28-29
2001年7月13日22时,这一刻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心,当萨马兰奇先生说出“北京”二字时,全中国沸腾了,人们高呼“我们赢了!”是啊!我们赢了,我们曾以一票之差。失去了奥运会的主办权,现在,我们赢了!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及许多古代散文选集节选的《秦晋被之战》,记述的是春秋六大战役之一。《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完整地记叙了这坊战争的全过程。有的选本说它的主题是“表现侵略战争必败”,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不错,文章通篇就是在写“秦必败”和为什么失败,然而,真正涉及战争性质的描写却没有。关于战争的起因,作者是这样写的:“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谏阻而冒然出师袭郑。晋国听到消息后,觉得有利可图,决定截击秦:“将  相似文献   

8.
一、先秦及秦财政监督的演进 两汉的财政监督是在先秦和秦的财政监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解两汉的财政监督,有必要先就先秦及秦的财政监督作一概述。 财政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国家财政的最初形式,在我国表现为“贡”、“助”、“彻”。“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  相似文献   

9.
“秦附庸”附于大骆犬丘国,不直接附于周王朝;西、西县是秦族人自己的地名,犬丘、西犬丘、西垂是其他族人对秦人故地“西垂”的名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第二年,西巡陇上祭祖,途经鸡头道,其中,“鸡头山”为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东北云华山。  相似文献   

10.
秦石鼓文形体趋于理性建构 ,规整匀称化程度较高 ,“造意古朴”的同时“变化灵活” ,体现出继承晚周文字“崇古尚典”并沿着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过渡性特征。石鼓文在点画用笔上已形成典型的“圆笔”风格篆法 ,结体取势上“上紧下松” ,章法布局上“均衡和谐、规整简明”。秦石鼓文的这些形体特征和书写风格在汉字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秦统一至于唐,我国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关中长安地区(东汉、魏晋、北魏都于洛阳除外)。唐以后则开始了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过程,最后确立了以位于中原王朝东北部的北京为国都的政治格局。导致这一迁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政治因素——肇始于唐、炽烈于后的边疆形势变化,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一、唐代边疆形势的变化导致幽州军事政治地位上升 自秦统一至唐代前期,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偏西地区。在秦汉有匈奴,在隋和唐前期有突厥。汉初匈奴统一北方,东起朝鲜边界,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皆为其地,“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  相似文献   

12.
学雨 《阅读》2006,(12)
嗨,大家好!欢迎又来到碰碰车乐园。你驾着你的卡丁车,我开着我的碰碰车,让我们到“同音字”园游历一番吧!孙膑、庞涓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两人拜了同一个老师学兵法。有一次,老师想考考他们,就让他们每人一天拾回“‘百’担榆柴”,谁先拾好就算谁赢。第二天一大早,庞涓就扛起扁担、拿着斧头上山去了。孙膑却从从容容地吃了早饭,然后才带上斧头,背了些书,在山上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读起书来。庞涓想:我身强力壮,这次一定要赢孙膑。他拼命地砍呀、捆呀、担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拾了99担榆柴。而孙膑呢,看到天色已晚,才收起书,砍了一根粗柏树枝做扁担,又砍了两捆榆树枝,不急不忙地挑着下山了。庞涓见孙膑只砍了一点点柴,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这次我赢定了。没想到孙膑却对老师说:“今天我赢了,师兄砍了99担,也不够‘百担’,我却是完全按照您的要求砍的柴。”老师点了点头,笑着说:“孙膑赢了。”庞涓直到这时才领会了老师的意图。请问:为什么庞涓砍的柴多反而输了呢?鲁班十几岁就投师学艺,跟着师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岩寺。一天,鲁班陪着师傅在山上踏看,走到古柏和怪石面前。师傅说:“古树怪石,真真少见!”鲁班说:“如果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师傅看了看鲁班...  相似文献   

13.
帅琦 《阅读》2005,(10)
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最后悔的事。有一天上语文课,秦老师问:“谁能简单叙述一下课文的内容?”我听了暗暗感到庆幸,心想一定是在检查预习的情况,幸亏我昨天读了一遍课文。我胸有成竹地把手举了起来。可是,转念一想,昨天只是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自己的复述会不会全面?同学们会不会嘲笑?于是又悄悄地把手缩进了抽屉。“潘雨阳来说。”潘雨阳站了起来,复述得很流利,秦老师表扬了她。接着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肯定没有认真预习课文。”我听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怦怦跳了起来,这不就是在说我吗?我感觉到老师的目光向我这边投来,我知…  相似文献   

14.
嬴秦族起源于山东。唐虞之际因功赐姓嬴氏 ,被封于秦。夏末归商 ,参加过灭夏的战争。在商代“嬴姓多显 ,遂为诸侯”。商末以来 ,嬴秦子孙中有西迁今山西者 ,有西迁陇右者。西迁陇右的嬴秦子孙 ,遂成为西周王朝镇压西戎的一支政治力量 ,并在与戎狄的斗争中被封为诸侯 ,建立了秦国———这就是后来消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秦王朝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四)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初并天下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全豦),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措施对民间武术的发展无疑是很不利的。但秦政府对军队中使用的武器从未收缴,收缴的只是军队之外的“天下”兵器。从陕西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文物中,可以见到剑、矛、戈、殳、钺、吴钩、投枪及弓、弩、镞等精良的秦兵器,这有力地说明了秦对武器制作与使用的重视。不难想象,这些武器的使用及其技  相似文献   

16.
天水古称秦州,因当地为赢秦始兴之地而得名.早自商周以降,这里就已成为西戎和秦人的根据地而与中原政权及各民族有着日益密切的联系和交往,也由此而孕育并形成了与中原文化水乳交融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天水文化.这一文化的生成与展布,大致以甘肃境内渭河流域为依托,以今天水为中心.它作为黄河流域上游文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既是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地域风格.  相似文献   

17.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18.
贾谊写《过秦论》(上)旨在告诫汉初统治者鉴古知今,审时度势,改革时政,巩固汉业.据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势”训为“形势”、“情势”之义,“而”训为连接情理上逆反关系的语言成份的转折连词,整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复句,句子语气是祈使语气,复句的偏句从单抽一端的角度提示汉初统治者宜顺时而化,施行安民的仁义之术.和问句一并译为“……被普天下人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秦统一后)没有施行仁义政策.然而创业和守业的形势是不一样的啊.(可惜秦不明白这一点.)”如此训释文意方顺.  相似文献   

19.
甘肃礼县大堡子秦公陵园的发现,证实了<史记>对早期赢秦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而关于墓主是谁,史学界争论热烈,有言是一位秦公的夫妇异穴合葬墓,有言是两位秦公之墓;关于是那两位秦公,又有多种说法.虽然我们眼下对这些观点的是非难于判定,但系统梳理之,对最终解决这一问题肯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学地理论,陈彦数部长篇小说中所敞开的世界,均可归入广义的“秦岭叙述”一并讨论。但作为深具地理、文化和精神意涵的“秦岭”,在不同作品中意义的重心并不相同。《西京故事》中罗天福一家所居之“塔云山”,远离城市,风景优美,且秉有重要的精神意涵,却是主人公可以远望却难以生活于其间的所在。《装台》中叙述之“镇安”乡村之于韩梅的意义亦是如此。其间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颇为鲜明。《主角》视野更为阔大,从宁州到省秦,不独地理空间扩大,秦岭作为人物精神参照的意义更加丰富,也更具文化和精神意涵。至新作《星空与半棵树》,“人事”与“自然”交互影响所敞开之全新可能,已然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窠臼,包含着新时代乡村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从“内在于人间世”到“内在于天地自然”,陈彦自然观念之变,乃是极为复杂的时代和现实议题的重要表征,远非文学观念的调适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