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 一、改革考试观念 对考试要确定两个观点,即对现实存在进行测量的观点和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观点。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考试,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素质教育不赞成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更不赞成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校长、学校工作业绩的惟一标志。改革考试观念,要扭转“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倾向。要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既要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达到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评价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方式,有着其它一些评价方式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我们需要研究与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考",而是"考什么","怎样考"以及"考试结果如何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纸笔考试.作为传统的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仍是新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评价手段之一,但是,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评价的要求。考试可以把教学实践导向应试教育,也可以导向素质教育,关键要看考什么、怎样考。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说,考试如何改革, 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机制,让考试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让考试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学教学要不要考试,考什么,怎样考,成为教学改革的讨论焦点内容之一。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在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作了些探索。本仅以书面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就命题内容改革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考试就是指挥棒, “上面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论。于是乎,人们“谈考色变”,生怕有应试的嫌疑,戴上不革命、反素质教育的帽子。然而,今天我却要正大光明地对政治考试歌功颂德,为政治开卷考试叫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令人耳目一新:测验内容知能并举,测验技巧多样灵活,测验格式丰富多彩,等等。尽管存在些许争议,但毕竟“瑕不掩瑜,”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积极认可并给予良性评价。高考历史试卷的系列变化,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降低知识要求,增强能力考核,突出历史思维,强化历史意识。为了促使该学科考试渐次步入科学化设计的轨道,本文将从认知角度,着重回答——历史考试要考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怎样考?——这三个问题,以期探析教育心理学思想在高中历史考试中所起的作用。一、考核内容历史考试要考什么?一般地讲,考试内容要尽可能反映学…  相似文献   

8.
肖桂生 《湖南教育》2002,(12):51-51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了“罪魁祸首”。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而已。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会对教育带来灾难。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测评,就难以提高。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负担的教育。“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只是减轻…  相似文献   

9.
命题与评价,自然会遇到三个问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在最直观的层面,语文命题可以表达为须明了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就是说,命题者要处心积虑地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评”也就不是很困难了。首先要解决的是“考什么”,就是考试目标的制订,这问题似乎很容易,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语文界始终没有弄明白,或者说始终糊涂着。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考试的同时,考试又常常在无形中被“异化”。原本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却在某种意义上转化为与教学对立、支配教学的异己的力量。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不是要取消“考试”。考试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考试,取决于“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结果用于什么”。为此,我们需要把考试保持在应有的限度内,使考试回归自身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从考试制度的中西差异看素质教育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试的功能从类型上分为评价性和选拔性两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试的作用却被异化了 ,导致了“怎样考、怎样教”的教育现象 ,老师和学生都在考试这一“指挥棒”下身心疲惫地进行着教与学的活动。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更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孰优孰劣 ?本文从考试制度的中西差异这一角度来探究素质教育的走向问题 ,认为个性化、创造性、和谐化和民族性才是其基本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考试功能以及合理设计课程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三大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一、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中考改革,人们对于这些改革的意见不一,评价也不一。要研究中考改革,必须厘清下面四个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考不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招?只有厘清了这四个问题,中考改革才能取得实效。首先,初中阶段的毕业和升学所需要的评价与筛选功能决定了现阶段中考不能取消;其次,考试科目的设置一定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考试内容的难易度设计一定要合理;再次,在中小学阶段不适合采用开卷考试以及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方式,以防止过早地形成文理分科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最后,无论采用何种招录方式都要注意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地理考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测学生地理学习情况、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人谈“考”色变,实际上考试作为长期实行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评价方式,有其合理的内核,关键是“如何考”、“考什么”的问题。笔者近...  相似文献   

15.
在有些同志看来,似乎素质教育与考试是水火不相容的,实际上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考试,与素质教育对应是“应试教育”,而不是考试本身。 其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评价考察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同样需要应用“考试”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有着导向、激励、反馈和调控等功能,但实际存在的“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使得考试成为残酷的象征,甚至有的学生谈“考”色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小学教学要不要考试,考什么,怎样考,成为教学改革的讨论焦点内容之一。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在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作了些探索。本文仅以书面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就命题内容改革就教于同仁。一…  相似文献   

18.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它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它也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对于以培养生产一线、有一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劳动为教学目标的中职教育来说,传统的、单一的,以试卷成绩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8,(11):56-56
认真研读《说明》《考纲》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如何变革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话题,如今中考政治增设“活动课”考查,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纳入了考试评价范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一石击起千波澜,“活动课”考什么?怎样考?如何评价?这诸多问题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以至家长的连锁反映和广泛关注,其中有些问题有关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已作了评述,这里不再赘言,笔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就“活动课”考试与评价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略作探讨,以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