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择校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择校现象在现阶段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择校权是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人权;择校是学生及其家长追求教育公平的正当需求;择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择校是保障儿童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规范和治理择校现象应因势利导:确立学生及其家长择校的合法性地位;规范无序、失控的择校行为;逐步放开择校市场;保障公平择校的基本条件;拓展义务教育择校空间;保障义务教育择校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择校"的实质是教育选择权利的普遍缺乏和不平等.其产生的原因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高度筛选型社会下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的效用以及各利益主体间的既得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择校本应在促进个体个性发展、教育业态繁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上具有积极作用,而"中国式择校"不利于社会公平和阶层流动。解决"中国式择校"难题应从改进公平、提高效率、构建多元尺度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热屡禁不止,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而高中教育又恰恰犹如一座桥梁,下接初等教育,上连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两基"目标基本实现之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高中择校"的形成机制源于宏观层面"学历社会"对高中择校现象的外部挤压;中观层面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学生择校产生影响;微观层面学生自致因素是学生择校的个体动机。  相似文献   

5.
从择校问题的国际视野与参照比较中,我们会发现择校现象,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竞争的表现。其竞争的外延与内涵各国又有各自的特点,如美国开展的“择校实验”、“择校财团”的社会赞助;独联体主要国家九十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多达12类中小学的多元择校运动等,大有扩大教育选择空间以最大限度提供教育消费多元化的需要。 美国的择校制度及其形式 美国的择校制度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力图用市场方式调节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八十年代以前,美国各州均实…  相似文献   

6.
择校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能够出现并且有很大的发展,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公平是择校问题出现的基础,成本和收益是家庭进行择校的重要依据,供给和需求是学校选择出现的重要原因。缓解择校问题,可以从促进学校的多样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消除教育的不平等、转变教育管理机构职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择校政策和择校现象的演变过程,是国家价值导向在不同时期的体现,更是各利益主体间博弈的过程。通过建构与分析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政府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择校行为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必然结果,化解各主体利益不均衡性是消除择校行为危害性的根本途径,建立兼顾公平与特色的双重系统是义务教育制度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非均衡发展策略、教育内部发展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增加、教育管理部门功利主义不当操作造成的."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择校"引发的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择校"为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增加了选择机会.但是也引发了众多的教育问题,尤使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政府的积极姿态和行政干预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可以采取创造足够多的高质量教育机会供给、改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择校"制度、依法治理教育内部不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正确舆论环境等措施,解决"择校"问题,使义务教育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过去的“重点校”政策导致学校间教育质量存在巨大差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垄断供给的产品,造成优质义务教育领域存在巨大的教育租金。本文运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择校寻租的三大主体:政府、学校与学生家庭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开展各自的活动:学生家长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就业的预期,对择校有着无可比拟的热情;政府和学校方面承担着教育投入的责任,希望能通过择校收费弥补一部分教育经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相关的教育管理制度及社会监督体系非常不完善:对校长权力缺乏必要的约束、对教育收费缺乏规范化管理、入学方式又存在许多可乘之机,这两方面的因素催化了三大主体的择校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0.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它能增长一个人的能力,包括技能、技术、文化水平、企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教育的结果能使生产增值,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途径,教育体制改革是人力资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保障.教育要面向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在能力,教育领域必将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最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研究发现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开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资源和物质资本竞争的时代将逐渐由人力资本所决定的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所取代,人力资本将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环境容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如果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模式,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环境承载能力所无法承受的。因此,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优先发展就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及人才三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力资源开发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种市场投资行为而非福利行为,不仅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提升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吸引和争夺生产要素中的稀缺资源——人力资本的战略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以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  相似文献   

15.
论健康投资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效率,延长寿命与工作时间,节省个人和社会资源,促进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模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虽然不利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但这不会阻止个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趋势。但反过来,它有利于促使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优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质量,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衡量和决定某一个体元素在社会上所处位置的是知识含量和知识层次。知识被视为一种资本。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创造财富。现实生活中,知识的出现绝非瞬间,而是源于长期的积累。知识资本的获得需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来实现。树立知识补充与更新的意识,具备了竞争的基本条件;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使行为和社会发展同步,则具备了竞争的资本,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一样,都是生产性投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远远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根本动力。从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看,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很低。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的力度,将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借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对西部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人力资本开发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力资本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强调要加大人力资本生产的投入,强化人力资本生产路径的制度设计,从而达到提升人力资本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提出了政治与舆论、体制与制度、评价与竞争、物质与精神等激励举措,大力开发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0.
自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之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肯定。另一方面,加强对人自身的投资、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进而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达1982万。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突显,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受到关注。文章从人力资本培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流动儿童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流动儿童教育困境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