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目前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且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的农村潜在的巨大就业压力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然而,向何处转移?大、中城市容量有限,农村小城镇不具备条件。我们的选择是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终载体。因此,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把小城镇建设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一种趋势,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到现有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城镇化水平低等因素的阻碍而不顺畅,因而应采取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着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做出应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低已经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通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源头"上的障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有序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实现城镇化步伐的捷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培训,让农民学习基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掌握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各个行业的工作岗住.从政府、培训机构、农民、社会等四个角度来分析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导致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存在不利因素,为此促进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已成为目前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而非"转移"进入城镇的特点,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孕育而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体育具有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调节心理情绪、加快个体的社会化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出路问题是关键,只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特点进行切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他们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出现了一批数量日益增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此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提高农村的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作者通过深入农村调研,发现益阳市农村职业教育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仍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本文在剖析现状的基础上、对益阳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根据专家测算,我国农村未来20年仍将约有1.8亿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村过剩劳动力过度滞存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必须加强培训教育,让他们学有所长,方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得到缓解。因此,21世纪初叶的我国农民教育应着力开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主要培训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常规技术培训。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和单家独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针对这一特点,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的有关数据。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特点、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也日益扩大,给我国并不发达的市场经济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最后指出农村城镇化是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行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看仍然是库区建设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三峡库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状况、转移障碍、后续发展等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对推动库区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库区生态涵养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多元分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丁新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正象革命导师列宁所指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