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规模巨大,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农民经济状况的关系极为深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城乡分治”的淡化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体制上的契机,而难以摆脱的贫困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动力。  相似文献   

2.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闲置,我省农民工进城人数也在大量增加。他们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大大增长了农村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但这一弱势群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增多,如:“留守农民”、医疗保障、失业保障、拖欠工资、子女教育、农民工的再教育及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卖淫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现代化战略,曾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的基础上,迅速地建立起一个初步工业化体系,然而这一战略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的,由此我国农村与城市被制度化隔开,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上明显异化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从劳动力流动、身份转化、心理变化等方面阻碍着农民现代化。推进农民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变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为农民身份转变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农民现代化意识与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对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大致可分为农民的初步解放、农民的转型、农民的分化三个阶段.新农村建设是对农村劳动力解放的深化,农村的科学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以农为主三元并举──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张燕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目前全国十二亿人口有九亿生活在农村。我国劳动力多,主要多在农村;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主要低在农村;我国贫穷,主要贫穷在农村;我国经济落后,主要落后在农村。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合理性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一个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开展劳务输出 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制约当前农村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我国整体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现状,开展劳务输出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要搞好劳务输出,就要从提高认识、拓宽渠道、放宽领域、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通过对转型时期铜仁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铜仁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工问题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理论研究课题之一。民工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民工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民工问题的策略研究,构成了民工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材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行为取向与文化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素质高的农村劳动力大多从事非农业劳动,而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城乡劳动力的收入差距,首先与两部门劳动力分属的具有不同工资率的就业市场有关;同时决定于两类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及其积累率的差异;劳动者个人的人力资本水平,又决定着其就业市场的选择机会。收入差距的弥合,依赖于城乡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趋同以及在此基础上统一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教育机会的公平,是人力资本及竞争性市场对收入分配公平化影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要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制定目标,增强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要积极引导返乡民工加入农村文化建设,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要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民族农村地区的特点,建设特色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由农劳向非农劳转移的大潮。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聚集地的珠三角地区,目前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易就业,通过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远程教育在这方面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和基础,但目前这种优势未能体现。针对这一现实,本文提出了建立协调运转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培训体制优化培训环境和注重针对性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休闲对于人们娱乐身心、促进人格成长、自我实现和改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正面效益。研究发现,进疆务工人员休闲渴望程度较高,具有一定休闲时间但有效利用率低,休闲方式比较单一,以聚会、休息、打牌为主,缺少文化性休闲类型;建议可通过提高务工收入,从休闲意识、休闲设施与服务等多方面满足务工人员的休闲需求,以此缓解其务工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犯罪率,建设稳定、和谐新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有关农村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照现阶段农村体育城市化指标基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构建发展和谐农村体育的意义入手,就社会转型期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城市化进行社会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海南乡村旅游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面临着不同发展阶段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得不到解决等挑战。如何在考虑各利益主体的基础上,确定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社区居民、当地政府、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主要利益冲突,界定了海南乡村旅游要经历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最后提出解决海南乡村旅游不同阶段不同利益冲突的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认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来自党和国家重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助力乡村振兴,具备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建议乡村振兴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可采用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配套政策,实现农村体育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与规范化;确保农村体育设施良性运转,提高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体育服务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体育服务系建设水准等,以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