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操作活动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措施。在低年级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下面以一年级“摆小棒”这节活动课为例,谈谈如何巧用小棒训练学生思维。一、摆数字启动思维为了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一上课,教师以轻松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动手操作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北海市教委教研室麦剑峰“九义”数学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动手操作。在低年级引进新知识及各年级学习几何的有关知识时,一般都安排了“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实践和观察,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可以为概括知识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也是进行知识的抽象学习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因此,在数学…  相似文献   

4.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使操作活动真正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设计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为了激发起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首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第一行摆△△△△第二行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的个数和△的个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分一分,讲一讲,剪一剪,使学生玩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从而真正完成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9.
辛闯 《宁夏教育》2000,(1):42-43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儿童去动脑、动手,探索新知识。如,教师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圆形,用圆纸片摆“点子”图等,看谁摆的形式多,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以此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手“摆一摆”,进行操作训练指导,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摆一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当注意:1.要让所有学生有较充分的操作时间,不能只让少数学生甚至个别优等生“摆一摆”,而使多数学生旁观或走过场。2.在“摆一摆”的关键处,要善于让学生“想一想”,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不能只让儿童对教师的操作示范进行模仿。下面结合两个教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学会,而且还要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让学生动手去做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皮亚杰提出:“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如27+5(五年制第二册),这是两位数加一位数,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的算理。首先让学生摆小棒,在左边摆27根,右边摆5根后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12.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手脑并用是以动手操作为前提,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促进大脑思维,达到学习新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动手的方式可归结为12个字,即:画、量、摸、折、拼、分、割、补、比、摆、拆、做。 画,即画图。学生几何知识的形成是由点、线、面、体逐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小学数学新课改的一项全新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通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智慧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力."日常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小学生动手能力差是个突出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太多的顾虑,而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爱玩、爱动等思维特点,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  相似文献   

19.
漆振波 《考试周刊》2010,(25):85-85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操作将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可使进一步理清思路、澄清认识,获得感性认识.促进理性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等心理特征,经常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借助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5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