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荣,也给文学史留下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阶段性发展最终形成社会性运动,是20世纪中国特有的历史现象,而20世纪重庆文学运动具有着区域性运动及全国性运动的双重地位。这就在于重庆文学发展,特别是运动形态特征的承续与更替,与重庆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紧密相连。20世纪重庆文学运动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重庆早期现代化时期,因而文学运动形态表现出城市化与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庆学运动,经历了从学边缘重返中心,到从学中心重落边缘的发展过程,而《红岩》的革命叙事与“绣花鞋”故事的“民间叙事”,则分别表明了重庆学运动革命化与历史化的可行性限度,显示出地方化资源对于区域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赵鑫   《重庆陶研文史》2006,(2):14-17
陶行知在重庆的教育活动始于1939年3月,他到重庆北碚筹组晓庄研究院并着手筹办育才学校,至1946年4月,陶行知离开重庆育才学校去上海。在育才学校期间,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代表他在重庆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重庆是川地的交通咽喉、逐渐成长的商业都市。因国民政府的迁都,重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大后方的经济中心。战时与重庆有关的文艺作品中重庆以经济条件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其成员流动具有战时特殊性,即成员构成越向上阶越简单,越向底阶越复杂,此外,该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还反映了文明倒逆,知识分子经济地位反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重庆的诗歌朗诵运动在国统区诗歌朗诵运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对抗战宣传和反对国民党腐败统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抗战时期重庆艺事业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抗战时期重庆的朗诵以慷慨激昂的风格为主,诗歌朗诵理论探索的成果集中在洪深的专《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中。在朗诵诗的创作上高兰的成绩最突出。那时还对“朗诵诗”的存在意义、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重庆的诗歌朗诵运动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与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庆通史》是一部颇有创新、独具特色、学术态度严谨、资料丰富而又填补空白的学术性通史作。该书在重视政治内容的同时,加重了经济、化、社会生活的分量;特别是对重庆的经济,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重庆近代史的断限上,该书将其开端处理成一个过程而非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并把下限断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的1952年,颇具新意。但如此断限,涉及到一个学术性甚强的理论问题,尚须作深入的思考。在一些内容的安排与某些问题的提法上,亦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9.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丰子恺在重庆生活与工作,其文化活动及文学创作是他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抗战文艺运动和重庆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抗日战争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和创作达8年之久,其创作于重庆北碚的《雅舍小品》(初集)及之后完成的三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并具有世界影响。研究梁实秋与重庆文学的关系,是重庆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对重庆文学和重庆学术研究的繁荣,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防空洞管理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的防空工作临时应急下的产物,国民政府成立防空洞管理处以期收到“亡羊补牢”的效果。防空洞管理处成立后,根据陪都战时防空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并采取各项措施加强了对全市公私防空洞的统一管理,在反空袭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防空机构庞杂、管理机构重叠、运转经费不足,也由于抗战后期日机轰炸重庆的实际次数减少,重庆防空洞管理处有限度地发挥了其在反空袭斗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战时体制下,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更有利于政治集团为其所利用。日本侵略者强化电影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具有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性质,而陪都重庆抗战电影作为抗战文化的一部分,显然具有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相似文献   

15.
渝西道德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即关于人的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社会道德。文章从看重政治气节、倡导礼义廉耻、主张以诚待人、关注国家兴亡等四方面详细探析了渝西方言谚语中的渝西道德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16.
重庆设市以后,虽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均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抗战前的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而且城市发展水平不高。抗战全面爆发后大规模的人口内迁,陪都重庆也成为了内迁人口首选的聚集地和落脚点,给重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重庆城市的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规模扩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功能发展和卫星市镇兴起。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成为了世界驰名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17.
建设宜居城市尤其是重庆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处于西南地区的核心经济政治地位,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必须;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对于城市住区环境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会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创造出更加适宜人居住的住区环境也成为宜居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杜甫晚年曾在重庆流寓两年有余,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重庆人并不熟悉杜甫的这段经历,对杜甫这段时间的诗歌评价也不高。本文拟就杜甫在重庆的流寓生活和诗歌创作两个方面作一简述,以期大家对此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文章针对重庆市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借鉴国内外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提出重庆市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到长足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独立学院有300所左右。重庆已有独立学院7所,在校生近10万人,独立学院成为重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大学生违纪行为的教育和管理问题突出。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