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校训内容雷同化、口号化,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相当严重,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缺失。校训是基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应然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文化符号,校训应是学校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校训应是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校训应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学校座右铭,校训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方健华 《中国德育》2012,(12):20-23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传统,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精神规范传统的时代创化。了解校训,就可以触摸学校的灵魂和传统特质;解读校训,就是打开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季仲平 《江苏教育》2014,(11):51-52
校训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亮点。顾明远教授认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志向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这一理解集中概括了校训的内涵、范畴及作用。简言之,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核心,以文化的形式呈现,教育性是其属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起着引领师生价值成长的重要作用。因而,校训应当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内涵深厚、意义深远、鲜明而独特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却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标语,成了一些空洞的口号,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践行。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文化的和精神的存在。我校顺应学生求我成长的需求,依托求我养正校训资源,构建求我的校本课程,并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营造求我校本课程的实施环境,着力推进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创生了校训文化。一、基于校训,整合资源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也是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开发利用的有  相似文献   

8.
检索各地中小学的"校训"建设,笔者发现,不少学校都在梳理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各自的校训.审视这些洋洋大观的校训,笔者感到,我们的学校并不缺少校训.  相似文献   

9.
<正>校训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亮点。顾明远教授认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志向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这一理解集中概括了校训的内涵、范畴及作用。简言之,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核心,以文化的形式呈现,教育性是其属性特点。以校训为核心,可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优势,塑造学校精  相似文献   

10.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11.
说起学校文化,不仅指教室里的墙报,校园里的板报、节假日的演出,这肯定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训,环境建设等等;校长、教师的文化也应该包括其中。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检索各地中小学的校训建设,笔者发现,不少学校都在梳理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各自的校训。审视这些洋洋大观的校训,笔者感到,我们的学校并不缺少校训。然而,那种特色鲜明、熠熠生辉,而且能够恒久流传的、有品位的校训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校训体现了学校核心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当前,许多学校树立的新校训避免了以往校训千篇一律、毫无活力的问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如盲目追求个性、忽视校训的稳定性、缺乏对校训的实践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处理好校训的共性与个性、全面与深刻、鲜活与谨严、稳定与变革、思想与实践等问题。切实发扬校训精神,建设富有灵魂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4.
校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也是学校文化底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起着对内引导校风和学风,对外展示学校自身形象的重要作用。校训可以创造出浸润于整个校园中的学校精神传统,对全体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1.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相同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行为标准和核心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大学校训是社  相似文献   

16.
办学理念是指随时代进步而变化的、反映教育本质要求的、影响和决定学校整体发展的、来源于办学实践又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主导理念,学校办学的具体目标、任务、机制、方法,乃至校训、校歌、校旗、校徽及校园布局与建筑等.部是办学理念的延伸.都受其无形的制约。办学目标则是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的、  相似文献   

17.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宗旨、奋斗目标、前进方向等的高度提炼和浓缩,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意识,也是一种内在文化,既可用来激励和诫勉师生,同时也能彰显学校的风气与灵魂。原重庆市盲人学校2011年改名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以来,在梳理、总结50余年办学历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办学内涵,最终提炼出学校的校训:挺起胸膛朝前走!  相似文献   

18.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也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校园精神,它让学校的师生凝聚起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念,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本文试图提出了三条途径来引领学校文化的建设:一是讨论制定独特的校训;二是利用校训来统筹规划;三是利用校训来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14,(4):I0001-I0002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是红军1932年创立的“川陕工农小学”,学校分为东、蘸北三个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两园的优良办学格局。学校牢固树立“红星照我心颗颗亮晶晶”的校训,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实验小学。2013年,国家教育部领导两次视察学校,对学校的红色文化,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4,(19):81-81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是一所有着110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是嘉定区教育局直属的窗口学校。目前,学校有41个教学班,1823名学生,125名教职工。百余年间,学校。四易其名,四迁校址,始终不变对“启良明强”校训的倾力传承,坚持“质量+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打造文化校园,提升学校品质。 提高文化凝聚,积极开拓进取。学校秉承“给学生发展一片蔚蓝的天空”的办学理念,主动把“晨晓启明”文化建设融入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以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良好的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