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刊有天津马晓声先生《论导读性书评》一文。读后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也请方家赐教。开首马先生把书评分为四类: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将书评分类研究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2.
借全国书评研讨会在昆明召开的机会,《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请大家来此小聚,中心议题是“书评作者谈书评”。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十大出版国之一,每年流通的图书上亿册。好书需要推荐,坏书需要批评,读者需要引导,信息需要反馈。可以说,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图书评论。有人把书评与著述、出版、阅读并列为不可缺一的四种力量,这既是社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系统有序程度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对书评重视不够,有的人对书评功能发生怀疑,有的人对书评文章算不算学术论文产生疑义,对中国有没有书评家不敢肯定。在我看来,不要把“家”看得那么神秘,在座的各位书评骨干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书评家。李兴武同志新近出版的一部30万字的《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也可以说是对近年来引进的西方美学著作的总体书评;王建辉同志写的《书评散论》,就是一部形散而神不散的书评理论专著。汪诚同志多年来为书评奔走呼吁,足可称为书评活动家。我们今天邀请各位畅谈,一方面要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批书评家、书评骨干,同时也愿通过我们的刊物传递你们对书评的感受、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5.
图书评论,象文学评论等一切批评工作一样,也是一种评论工作,只不过它是以图书为出发点,围绕图书进行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是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早在30年代,叶圣陶写过一段关于书评的精辟的话:“书评是写给作者看的,假如没有摸着作者心情活动的路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与作者和作者的全书不相干。同时书评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读的是这一本书,你就不能不啃住这一本。”(《叶圣陶论创作》第82页)这样,书评写作就有了对象和目的。那么,书评写作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还是继续引述叶老的意见:“我不欢喜听一味的赞  相似文献   

6.
书评工作的六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评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近期新出版的具体图书为对象,报道并评议其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评论活动。它往往是以一种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新出版图书的描述、解释和评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调节出版活动、激励作者创作和引导读者选购图书、阅读图书。 我国一向比较重视书评工作。1951年,国家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合发出指示,要求报刊增设专栏或专刊,登载书评和书讯。《人民日报》曾为此发表社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书评工作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书评报刊的体系更加充实与完善,有的广…  相似文献   

7.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8.
现在应该着手建立当代书评学。我认为当代书评学由三部分构成,即书评功能学、书评传播学、书评写作学。书评功能学旨在对书评功能给予理论的分析与阐述,揭示其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书评的社会作用与文化作用。作者、图书、读者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环”,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就在这一相互作用环中发挥。书评的功能类似于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又有所不同。书评属于相互作用环中“读者”这一作用点,是读者对图书的有序化、明确化反应,是文字化的呼声。但同时,书评又有超越相互作用环的独特功能。概括地说,即:对于图书作者,它不仅能反馈读者信息,而且具  相似文献   

9.
论书评     
如何使书评回归到它的本义上来,使其健康地发展,这是书评界的一件大事。 读书界对书评的呼唤由来已久,议论纷纭。近年来由于传媒的积极宣传,书评的繁荣已有所显现,受到学界尤其是出版界的关注。但呈现的问题依然不少,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看,同现实的需求仍相距甚远。 书评,顾名思义当然是指对图书的一种评论。它对读书起着指导作用。但如果从高质量和人文精神来衡量要求今日的书评,那显然是很不够的。书评不仅仅是对图书评论谬误得失便算完事。一篇上好的书评还应该给读者以更多的内涵,这个内涵便是包含有作者的思想道德内容和…  相似文献   

10.
《书评文丛》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颇得书界好评。读了伍杰的总序《书香盈野》,对这套丛书垂涎已久,却无法觅读。第二辑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仍是四本,作者也只替换了一人。这次承责任编辑高信同志和作者之一(也是第一辑的责编)王建辉同志见赠,得以手拥全璧。置于案头,办公之间,抽读几篇,渐渐浏鉴一过,既嗟叹书评事业的艰难和书评家的寥寥,也对几位作者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书评即通过对图书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图书介绍、推荐、评论。图书馆可以利用书评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图书,帮助读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即在一定范围内对各种图书进行比较、筛选,推荐最佳阅读图书,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取得最佳效果。书评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欣赏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同时可以利用书评开展图书采购推荐,完善馆藏建设。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增加速度极快,且内容十分庞杂(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最有影响的图书评论报纸《纽约时报书评》在3月6日一期中首次刊发了对电子出版物的长篇书评,这部电子出版物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微软艺术画廊:伦敦国家画廊收藏品》。该报的编辑说使用和阅读CD—ROM的读者越来越多,刊发此类书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标志着书评的定义和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13.
邢剑飞 《出版参考》2021,(11):63-65
书评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好的书评读起来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购买行为.作为科技类图书编辑,写好书评,避免生硬、枯燥、平铺直叙,同样对图书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一篇极好的书评,列宁的《尼·亚·鲁巴金编<书林概述>》。这篇书评,好就好在通篇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半点八股味。书评没有因为此书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就予以全盘否定,而是客观地估计它的实际作用,热烈赞扬“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开始了一件极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说:“任何一个相当大的图书馆都必须备有鲁巴金先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书评的遐想     
劳作之余,神经和肌肉都松弛下来的时候,我总喜欢翻阅床头上的《读书》、《中国图书评论》,那感觉,就象久在气闷的工棚中劳作,突然跑到田野里看到了绿茵,闻到了花香一样。不过,喜欢田野的清新和愿意到田野中创造这清新却不是一回事。有谁视书评文章如学术论文? 数月前,我接受了一篇书评稿约。原以为,搞一篇两千字的书评,简直就是辛劳之后的一种“轻松”。不料,我错了!对所评书籍连看三遍,并且做了笔记,还是不能动笔:不了解作者的思想“历程”、写书的背景,怎么领悟书中的真谛?不熟悉他人的同类  相似文献   

16.
书评所起的一切作用都与它的信息容量相关。保证书评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扩大信息容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力,是图书评论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书评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书评信息容量的层次分析 凡为书评,必须包括最基本的图书信息: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和被评图书的内容等等。这一层次是书评构成要素的横断面,它向读者展示被评图书相关信息的完整面貌,构成书评的物质形式特征,是信息容量的浅表层。据此,读者可以获得信息检索渠道。可以确定,只要是书评便具  相似文献   

17.
(一) 最近读到一篇书评,是关于《图书馆工作概要》一书的(见《黑龙江图书馆》1981年6月第1—2期合刊)。我也看过这本书,它确是一本简明的较好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书。读了书评,又有所启发.只是感到书评中的某些说法,正是对此书大加赞赏的地方,而并不符合原书的本意。如书评认为,此书是“比较‘新’的”,“新”的“最明显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书评漫笔     
一、评“书评”这几年来,随着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书评工作也有发展。见之于报刊上的评介图书的文章,数量日益增加,质量也有提高。除了广大作者、读者、编者撰写书评外,有些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发表文章推荐好书,影响很大。例如,王震同志在《红旗》1982年第2期发表《学习历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一文,对胡绳同志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作了科学的评介,指出:“象这样的历史书,用来对干部特别是青年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学时代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印象很深。50年代初,有机会多次听叶老关于语法修辞和文章写作的讲话,记忆犹新。通过一些作品的分析与评论,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近年在有关同志的督促下,写过几篇有关图书评论工作的文章,还参加编选了书评集子,因而阅读了不少书评文字,不免有所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书评活动是指图书馆组织特定的作者、读者针对馆藏图书撰写书评论文、交流阅读感想的一种活动,它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图书馆履行教育与情报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宣传馆藏、指导阅读,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十分重要。一、组织图书馆书评活动的意义1.高校图书馆组织书评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