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允禄 《山东教育》2009,(12):22-22
由于学校整合,我从初中部到了小学部,刚开始还真是不适应。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学生好告状,针尖大的事也要报告老师。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忽然听到学生告状:“老师,xxx上课喝水!”“喝水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我们上课不准喝水!”这个小插曲耽误了两分钟。讲完了课,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练习,报告之声又传来:“报告,老师小便!”我一惊:“老师小便?”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差点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2.
我正在备课,一个学生进了办公室,一声不吭地站在办公桌旁,我抬头一看,是刘维康,上学期从东北转学过来的。他的脸红红的,我以为是感冒了,习惯性地摸了摸他的头:"想喝水吗?"这几天学生感冒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赵丽 《成才之路》2013,(14):14-14
古语有言:“亲其师,信其道。”我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喜欢老师,必定会听他的。但现在要被学生喜欢又谈何容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的孩子,举两个例子。例一:下雨了,我打着伞正准备回家,我班上的一个男孩走过来说:“老师,把你的伞借给我好吗?”我有些意外,说:“可我只有一把伞。”学生说:“老师,淋了雨我会感冒的,你就借给我吧!”他让我舍己为人呢!我无语……  相似文献   

4.
臧晓霞 《班主任》2008,(4):45-46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放学后,学生们背起书包往教室外走,顺手从窗台上拿走自己的喝水瓶。(我班学生都把自己的水瓶摆放在窗台上)这时,一个学生举着一个矿泉水瓶走到我跟前说:“老师,这里面好像是尿!”他拧开盖子让我闻。我看着那半瓶黄黄的液体,心里马上升腾起一股怒火。太不像话了!我马上让学生都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追问瓶子是谁的?这事是谁干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学校里来了一个新同学是东北人,说话带着浓浓的“东北腔”,闹了一些小笑话。就说昨天吧,朋朋告诉我:“那个东北来的同学说我们学校的学生‘贼’很多。”我很惊讶地问他别人的原话是怎么说的。朋朋绘声绘色地说:“你。们学校的学生贼多!”哈哈,原来是这样。这里的“贼”字并不代表“小偷”,“贼”有时并不坏!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6.
教师,干杯     
集体饮水时,斌斌端着水杯走到我面前问:“老师,你怎么不喝水?”我指指放在架子上的杯子院:“一会儿再喝。”“能给我看看你的杯子吗?”我端给他。他又说:“能把你的水倒给我一点儿吗?”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大人的水好喝。”马上,一些孩子围了过来开始议论:“对,我奶奶爷爷都喝茶水,特香!”  相似文献   

7.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8.
晨读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中东为什么一直战火不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专心读书。突然,一个声音骤然响起:“老师,我的笔没有了!”学生们都抬起了头,我寻声望去,是王飞!这个王飞,考试成绩向来是班级倒数第一。一看是他,我没好气地说:“你的笔没有了,关我什么事?”我想他会知趣地安静下来,没想到他竟然反驳到:“老师,关你的事,你刚才用我的笔了……”我一愣,我什么时候用过他的笔?仔细想了想,哦,原来刚才我统计小组长检查背诵的情况,顺手从他桌子上拿过一支笔,用完后竟然不知随手放到哪了?哎,我这个脑子!怎么办?抬头一看,  相似文献   

9.
甜蜜的负担     
贾叶红 《福建教育》2014,(7):127-127
晚上8点,我正在给大宝喝姜糖水、泡脚。这时,和爸爸躺在床上的小宝带着哭腔嚷嚷着:“妈妈来,妈妈来……”听着小宝的哭声,大宝皱了皱眉,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忍不住打趣道:“你看,弟弟也要妈妈陪,怎么办呢?”大宝随即火急火燎地说道:“我在感冒,弟弟又没有,你说陪他还是陪我呀?”这家伙,看来是铁了心不管弟弟了,我故意添油加醋地说:“弟弟的鼻子好像有点塞住了!”听了我的话,大宝更急了,辩解道:“我感冒难受得都要挂盐水了,弟弟有我严重吗?”这家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摸着他的头,轻轻地安抚道:“是,你比较严重,所以今天妈妈不是答应陪你睡了吗?”大宝有些难为情,笑着嘟哝道:“我以为你又不陪我了!”泡完脚,大宝高高兴兴地上床了。  相似文献   

10.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  相似文献   

11.
开会     
上午,我开完园务会刚进教室,孩子们正在喝水,好好一看到我拿着笔记本和笔进来便笑眯眯地问:“侯老师,你是不是又去开会了?我知道你为什么老开会,因为你叫‘侯开会’!”这小家伙竟然把我的名字与我“老开会”联系在一起。我立刻被她一本正经又俏皮的样子逗得开怀大笑。正在喝水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灿灿说:“老师,我们也想开会!”其他孩子也都应声叫着要“开会”。我想,何不抓住这一机会对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幽黑连连看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河水向哪里流呀?”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老师没理会他,接着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老师气急地说:“你给我滚出去!”学生唱到:“说走咱就走啊。”老师无奈地说:“你有病吧?”学生说:“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相似文献   

13.
“老师,他今天没有穿校服怎么办呢?”我刚到教室门口,班长就大声对我说。是呀怎么办呢?今天广播操比赛,没穿校服可是要被扣分的!昨天放晚学我再三叮嘱学生上学要穿校服,可是今天还是有学生没穿!我严厉地看了他一眼,只见他眼睛红红的。之前他肯定被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责骂了。我把该学生叫上来问:“你怎么没穿校服呢?”他很委屈地说:“早上起床晚了,急着赶来上学就忘了,我现在就回家去换!”我想了想说:“算了,等你回家拿来可要迟到了,再说一个人回家也不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电话中便感觉到了刘振成的爽快,爽快地答应采访,爽快地定好时间、地点。见面时,他穿一身运动服,拎一个硕大的旅行包,我问他包里面装的是什么,他嘿嘿一笑说:“羽毛球拍,一会儿跟学生打球去!”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这个“东北爷们儿”让人充满了亲切感。  相似文献   

15.
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我沉浸在昨日备课的情境中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老师,他打我”。我的心情顿时糟糕透了,回头一看,是班里最爱说话的小旭。我不耐烦地问:“是谁打你?”“是他,小明。”小明,他可是班里最好的学生。我望望小明,小明低着头。我转向小旭说:“就你事多,难道你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吗?”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我茫然不解,狠狠地盯着那些窃窃私语的学生,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这时,有学生悄悄告诉我,小旭的外号就叫“老鼠”。哦!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感冒先生     
早晨7点,我从梦中醒来,发现感冒先生已经来到我体内“做客”。我惊讶地问:“我没请你来呀?”他懒(lan)洋洋地说:“是雪糕(gao)兄弟约我来的。”我猛然想起,昨天我连吃了三根雪糕……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礼物     
武黎蕾 《教育文汇》2013,(20):26-26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写留言,传来一声“报告”。我没顾得上抬头,习惯性地说了声“进来”,边写边不经意地问:“有什么事吗?”他没有回答。我一抬头,是小调皮A同学。他低着头,搓着手,好像不好意思说出来。我追问道:“怎么啦?”他紧张地看着我,挺直了身子像下了好大决心似的,半晌才说:“班主任,我想向您要个礼物。”我笑着问:“你想让老师送什么礼物,可别太贵啦!”  相似文献   

19.
苏香兰 《湖南教育》2013,(12):38-38
刚接手139班,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加上孩子们刚入学,什么都不懂,教学任务又太重,我一时适应不过来,得了严重的咽喉炎,又犯了眩晕症,只得上午去打吊瓶,下午赶到学校上课。好不容易一节课上完了,正在讲台上收拾东西,一个叫范奥的小朋友怯怯地走过来,他小声地对我说:“苏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可以,你问吧!”他说:“我想问问你感冒好了没有?”我一下愣住了,一股暖流传遍我全身,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