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张謇本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之累,因此他的教育价值观更多从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得到启发,"人文以化成天下"为其核心主张。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开风气之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他将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业迭相为用,打破了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一统性,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纪元。张謇的教育价值观,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于一体,不仅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謇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 他投身实业, 热心教育, 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 1917年5月6日, 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以"实业兴教育", "实业与教育相互依存", 为近代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张謇对中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既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教育活动上,也体现于他们不同的教育实践中。梁启超对“新民”教育观的打造,彰显出理性的光芒;张謇对近代南通教育体系的创立,凸现出实践的魅力。梁启超启蒙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国民性改造打开了一条通途;张謇实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实业人才的培育树立了典范;梁启超转战全国,四处办学,显示出他兴学活动的广博特征;张謇立足南通,辐射东南.体现了他有序发展的办学思路。梁启超于理论上的引导和宣传,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启蒙家;张謇在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同样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绩最显著的教育实践家。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8.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9.
“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南通既大办实业,又大兴教育,地方建设与教育密切结合,具有颇为丰富和深刻的教育经济思想。他认为实业与教育相互促进,以实业补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他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以使教育为经济建设、地方发展服务,最终为国家富强服务。  相似文献   

10.
给先贤张謇一个概略的白描,几根线条不可或缺:一根时代的线,一根实业的线和一根教育的线。张謇深厚的儒学根基接联着教育线,不惮险境的果敢勇毅牵联着实业线,而救亡图存的高远志向又关联着时代线。张謇因有志而拓兴实业,因实业而衍生教育,因教育而滋育人才。张謇实业教育思想实践的丰厚遗存,值得记取与弘扬。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为职志,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大旗,大力提倡并且兴办职业教育。从1902年在通海垦牧公司创办农学堂起,到20年代,张春在南通开办了不同专业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20多所,还支持外地的职业教育事业。1918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张謇和其子张孝若每年捐助1200元。他当之无愧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如何看待职业道德教育,换言之,它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与技能培训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长久以…  相似文献   

12.
周学熙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很富影响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张謇并称“北周南张”,共倡“实业救国”。他一生从商办实业,从政当财政总长,无论何时都极重视教育。本文拟从重视西学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女子教育、重视教育投资四个方面初步论述周学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1894年,张謇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1913~1915年任原内阁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895年弃官回乡,开始兴办实业教育,使教育和实业相互促进。1905年,他被推举为江苏学务总会(江苏教育会的前身)会长;1917年,他与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中的张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成就卓越,惠泽时人与后代,被誉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精英,张謇对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继承,同时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现代性。张謇"会通古今,兼具中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进行的融合与选择。他的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记忆     
<正>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基于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认识,张謇身体力行,在南通兴办大生纱厂等实业工厂,后又在大生企业里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此后数年,又由学校开办床单厂和织造工作室。一方面沿用纱厂的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作为学徒操作生产。"厂中校、校中厂"是张謇率先提出并实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图为初建时的大生纱厂厂门。  相似文献   

16.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张謇重视实业教育在富民强国、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方面的作用,其"父教育,母实业"的办学理念,在举办实业教育过程中能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按需办学,逐步完善,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实业家创办实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9.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海门,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心血选择了一条办实业兴教育的艰难道路,在江苏南通和其他地方办了众多学校,从办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以学促业张謇是一位实业家。他认为,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办学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数十年中,他顺应时代潮流,身体力行地在实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近代化实践,无论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张謇的思想与实践,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即旨在从张謇事业的整体性出发,对张謇的“地方自治”作一尝试性评论。 张謇办实业、教育、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按照他的理想整体性地改造社会,这一点在他毕生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是“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换形式,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