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对大脑的认知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理解脑功能的结构及物质基础。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Mapping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ons;简称:脑联接图谱;MBFC,2012—2020),目标是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及模拟。专项代表了脑科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对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推动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项设立以来,在感知觉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视觉与本能恐惧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情绪的神经环路编码机制、成瘾和抑郁症等脑疾病机理、意识的神经基础、基因编译技术及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神经元分类和功能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神经环路双色钙成像方法、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工具开发、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研制,以及资源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进展。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专项十年规划,开展脑认知科学、类脑人工智能技术、脑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3个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新技术研发和脑科技资源库建设,发挥中科院在脑与认知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代表了未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新趋势。中科院在脑科学研究上具有深厚积累和特色优势,率先启动了"脑功能联结图谱"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选择感知觉、学习记忆等几种重要大脑功能,绘制其神经环路图谱,解析其信息处理加工规律;率先在脑科学和智能技术两大领域进行实质性融合,在先导专项中扩充了类脑智能研究内容,成立了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全面推进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深度融合,为我国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引领与支撑。在分析国际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中科院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方面的部署,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为何能感知缤纷灿烂的世界?我们为何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我们为何能思维,有意识?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大脑。认识大脑,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机制,阐明脑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并研发相应的治疗对策,构成了自然科学的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分支——神经科学(脑科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关于开展人类神经组计划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脑科学的发展角度,论证开展人类神经组计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 性,并介绍人类神经组计划研究的具体内容,构建神经数据库编码系统的方法以及实现人类\\r 神经组计划的可行性及其具体开展步骤。并对人类神经组计划与人类脑计划的异同点,进行 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的形成、修饰和维持的规律和调控是当前神经科学最活跃的方向之一。情感和记忆障碍与神经环路的解剖和功能异常有关。解析情感和记忆障碍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将为新一代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启动了"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研究计划。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情感和记忆相关的神经环路的研究现状及近两年来本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情况。  相似文献   

7.
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以揭示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为目标的前沿学科。目前相关研究逐渐迈入"基因—分子—细胞—环路—行为"的跨学科、多层次时代,从分子、细胞水平到系统和整体水平揭示大脑认知功能的工作原理。围绕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及交叉,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71期"双清论坛"的研讨成果,基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从认知功能的细胞基础、基本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情绪和情感的神经机制、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研发等方面阐述了我国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及交叉中亟需解决的若干挑战问题。  相似文献   

8.
脑认知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都需要认识和学习外界环境因素,并根据价值与风险做出抉择与行动;社会动物还必须有社会认知、共情、社会交往等社会行为能力;而人类有发达的自我认知、逻辑推演、意识、语言等能力。动物认知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动物在野外是否能够成功觅食、躲避天敌、繁衍后代;而人类认知能力,则决定了个人的人生轨迹、自我价值实现乃至对社会的贡献。所有这些认知行为都是由神经细胞的功能来决定,其神经基础是脑科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终极挑战。经过多年的研究,神经科学已经揭示了认知行为神经基础的一些基本原理:不同认知行为是由脑内不同的神经环路负责,需要各脑区内的局部神经环路与脑区间长程神经环路的协同工作;学习与记忆是许多认知功能的必要基础,这是由神经细胞之间突触联结的强度与结构的可塑性介导;神经调质(例如多巴胺)可以在多个尺度上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与可塑性,从而调控认知行为。文章聚焦在感知觉、学习与记忆、抉择、社会行为、意识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对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进行了概述。我们认为,未来神经科学需要结合介观和微观尺度的研究,对认知行为的神经基础进行系统与深入的阐明。在介观层面,科学家们需要描绘脑区之间细胞类型特异性的联结图谱;绘制认知功能的大脑功能图谱;利用因果性手段、揭示认知功能的核心脑区;操控不同脑区及脑区间联结的活动,进而观察认知行为的改变和其他参与环路的活动变化,从而获得脑整体动态规律。在微观层面,需要阐明不同脑区有哪些特定类型的神经元;揭示不同类型神经元是如何参与特定认知功能的;解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是如何联结以及这些联结是如何在认知行为中发生动态改变的。这些介观与微观研究将为理解宏观认知行为的神经基础提供重要线索,对于破解人类智能这一终极奥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揭示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还是治疗脑疾病的必要基础,而且有助于推动脑启发(Brain Inspired)的智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于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包装印刷行业集原辅材料技术研发、印刷设备进出口贸易及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科技技术型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昆明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等称号。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绿色印刷技术——"卓印新型胶印水路系统"是本质环保、本质安全、本质健康、本质节能的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平版印刷水路系统,现已获得中国、欧盟及美国发明专利,并被专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机构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技术"。由于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多个部委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视角,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探索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模式——"技术立院",即通过弥补高校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断层,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支撑引领的转变,从而为其他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类脑智能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反映了一个趋势:来自脑科学的启发,即使是局部的借鉴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现有人工智能模型与系统的智能水平。然而,想要真正逼近乃至超越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还需要对脑信息处理机制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借鉴。类脑智能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借鉴脑神经结构及信息处理机制,实现机制类脑、行为类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文章从受脑启发的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记忆、注意和推理的认知功能模型、基于生物脉冲神经网络的多脑区协同认知计算模型等角度,并结合研究团队在类脑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论述类脑智能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大非股东为样本建立模型,利用遗传学算法对模型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神经网络贡献率分析法得出对大非减持贡献率较大的因素。对在指标变量几种典型取值状态下的关系曲线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大非减持并非全然表示企业投资价值下降,普通投资者亦可从中获取积极投资信息;对监管者而言,充分保证大股东流通权以维持其对国家政策的信心,立足贡献率较大的因素调控大非减持比单纯进行限制更能维护市场稳健,实现监管者、普通投资者与大非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企业规模较小,其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较多,使用营业净利率、每股收益、董监高年薪、可持续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净额和GDP这些指标,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和逆传播神经网络(BP)方法构建一个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发现RBF神经网络模型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Human cerebral cortex displays various dynamics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states, however the mechanism how such diverse patterns can be supported by the underlying brain network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Human brain has a unique network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regions of interesting to perform cognitive tasks. Using coupled neural mass oscillators on human cortical network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global and local regions, we observe a new feature of chimera states with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ynchronization preference of local region and the degree of symmetry of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egion in the network. Further, we use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symmetry in the network to build structural and dynamical hierarchical trees and find close matching between them. These results help to explain the multiple brain rhythms observed in experiments and suggest a generic principle for complex brain network as a structure substrate to support diverse functional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
理解和促进人类心理发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近10余年来,发展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日益交叉融合,衍生了新兴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心智的起源、发展变化规律、神经生理和社会心理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为有效促进人类心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研究者主要在大脑结构、功能发育与心理行为发展、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交互影响、心理行为发展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应积极主动地把握新学科的发展机遇,结合国家人口素质提升的重大战略需求,从国家科技的宏观布局、以问题为导向的大型联合攻关项目的开展以及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层面,大力促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我国这一领域在国际上占据前沿位置,并为满足国家人口战略的重大需求提供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国吉林省1978~2009年人口、GDP和单位GDP能耗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2种情景预测了吉林省2020年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如果以吉林省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为参照,2种情景下,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55.17%和58.79%;如果以中国2005年平均水平为参照,吉林省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分别降低35.40%和40.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