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立足学生和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语用,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出发,精心导学,以学定教,把课堂时间真正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让学生习得表达,习得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导致“少慢差费”。如此效果,症结何在?除了教师缺乏经验、知识功底欠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语文即教课本”的观念在作怪。观念决定行动。有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有落后…  相似文献   

4.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写作打下基础。教材中的每一篇讲读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用心编排的。我们讲解这些课文,不能只着眼于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要多想想,教了这篇课文将来再碰到类似的文章该怎么教、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课文有生命力吗?面对不断更新的教材,这种教法能跟得上将来社会对学生的需要吗?怎样教,学生才能记得牢,掌握得好,学到更多的知识呢?笔者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改革,开辟具有学科特点,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才能符合社会、时代、学…  相似文献   

6.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的一篇童话阅读教材。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对青蛙爬山的艰辛缺少体验,对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不能理解和感悟。后来再教这篇课文时,我认真解读了文本,适时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带领学生涵泳在文本中,  相似文献   

7.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的一篇童话阅读教材。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对青蛙爬山的艰辛缺少体验,对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不能理解和感悟。后来再教这篇课文时,我认真解读了文本,适时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带领学生涵泳在文本中,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复合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内容或者说在确定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很茫然,要么什么都教,要么任意为之,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究其实质,这是受传统教学论"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理论影响的结果.教师在确定课文"教什么"的时候"目中无人",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规律来展开课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因此,要解决确定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出版的《教案》及一些教师用书,将本课教学时间定为1课时,但我不能,我的学生不能。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一篇极有文化内涵的课文.顶多算是教过了一学期24篇课文中的一篇.学生是无法“浸润”其中的。我将时间定为2课时。  相似文献   

10.
一、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而作为教者 ,应时刻铭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 ,不能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还必须让学生明了 ,让学生自己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学习课文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从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 ,在每一单元教学之始 ,我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阅读单元知识短文 ,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这一单元的教学要点 ,进而将每一篇课文做为一篇范文去掌握这…  相似文献   

11.
一、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稳定性、持久性相对来说是较差的,尤其是低段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很难持久,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色彩、动画,在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描写的“人如海、歌如潮……”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语文",是检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与否的试金石。课堂上传统的"教课文"只是关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意的理解,并没有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语文素养的培训。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教语文"的学堂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对课文的阐释,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学关键点,利用课文"相似性"特点,探寻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吴惠敏 《福建教育》2009,(11):29-30
进入中年段,长课文多了,如果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引导、分析、感悟,不仅课时不允许,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无趣,文章的精髓更不能被学生所吸收。因此,长文短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选择。针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几篇长课文进行深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长文短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缺少一定的单元意识。在教学时,往往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提高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却不能够更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苏教版五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单元意识。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是《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下面以《音乐  相似文献   

18.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在教师的心目中,这是一篇老课文。老课文好不好教?请听听一位教师的看法: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在教学此文时却还是穿老鞋走老路,毫无创新,感觉很失败,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20.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