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课了,师直接指名读题)师:知道作者吗?生:朱熹。师:能用“熹”组词吗?生:晨光熹微。这个词刚在《游天然动物园》里学过。师:还记得“熹”的意思吗?生:早晨的阳光。师: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的呢?我们来读诗。(生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师:知道诗写了什么吗?生:池塘。师:什么样的池塘?生: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师: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你能把作者笔下可爱的池塘说具体些吗?(生读,讨论)生:门前的半亩方塘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打开的一面镜子。生:(不太明白)镜子怎么说是刚打开…  相似文献   

2.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3.
正片断一:师:这一段写的是一勺水让我们的身心舒服的感觉,现在你们能告诉我,哪些词写出了这种舒服的感觉?生:抚摸。师:还有吗?生:倾注、滑。师:光滑,皮肤表面对水的感觉。还有什么词?生:润湿。师:这里有个词很特别。"吸吮",我们一般都说什么?生:吮吸。师:有不同吗?词序颠倒了一下,就有区别了。你们会吸么?什么叫吸?生:张大嘴巴吸。师:吮呢?聚拢嘴巴叫吮。"吸"和"吮"同样是"吸"的意思,但是动作不一样。课文中用"吸吮",和"吮吸"不是一样吗?(出示: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吸吮声。)师:张大嘴巴吸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生:快的。师:聚拢嘴巴吸的时候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案例】师:小朋友,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有四个季节。生:分别是春、夏、秋、冬。师:在你的眼中,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生: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到冰淇淋。生: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很舒服。师:老师这里有一幅风景画(出示黑白图画),好看吗?生:不好看,没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师:那我们来想想办法,给她打扮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师:小朋友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一些放慢动作的镜头吗?生:看到过。师:请一个小朋友表演“起立”的慢动作。(生表演)师:什么感觉?生:很好玩。师:慢动作镜头可以让我们小朋友把动作看得更清楚。老师也来表演一个慢镜头,你们看看好玩不好玩,好吗?生:(个个很好奇)好!师:a—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师:(齐读课题后)“卫兵”是干什么的?生:“卫兵”是保卫国家或一个地方,不让坏人侵犯的。师:那“绿色的卫兵”给你什么感觉呢?生:我感觉到这些卫兵一定很优秀,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生:绿色象征着和平与生命,我感觉到这批卫兵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幸福,是一批可亲可敬的士兵。师:让我们自由读第二、三小节,看一看这到底是些怎样的卫兵?它们保卫着什么?(生自由读)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绿色的卫兵是保卫城市的。生:我知道“卫兵”把城市保卫得很好。师:能用文中的几个词来说明一下吗?生:美丽又干净;明朗又宁静。生:我读懂了…  相似文献   

7.
《恐龙》教学片段师:还有喜欢剑龙的吗?文中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剑龙的?生:打比方。师:同学们请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的剑龙给你什么感觉呢?生:像一名武将。师:怎么像武将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生1:威武!生2:勇猛!生3:威猛!师:大家都是使用的两个字的词语,能再用一个四字的词语或成语来表达吗?生4:威风凛凛!师:威风凛凛!这个词用得好!不过,这个词我们在课上还没学过,老师把它  相似文献   

8.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9.
课前准备 :构建“地球上的水”网站主页 :分组实验材料 :茶杯、汤匙、滴管教材 :苏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 :(出示地球仪)这是什么?生 :地球仪。师 :当你面对地球仪 ,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生 :蓝色。师 :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生 :海洋。生 :水。师 :是呀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吧!(多媒体播放)师 :你在自然界中还见过由水构成的美景吗?生 :我看到过杭州的西湖 ,上面还有很多荷花 ,很美。生 :太湖。师 :是呀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相似文献   

10.
(以下撷取的是进行词语教学的一些片段)师:你知道“拮据”是什么意思吗?生:经济情况不好。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光看字典的解释还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拮据这个词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投影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很拮据。”教师范读句子。)师:你觉得他们家怎么样?生:很困难,很穷。师:困难到什么程度呀?读读这句话再说一说。生: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他们的生活。师:维持几个人的生活?生:六个人。师:这就叫做—(生:生活困难。)我们从字典中查到词语的意思后,应该把——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  相似文献   

11.
(教例 )四年级《我们家的猫》师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读后提问 )生甲 :“蹭”是什么意思 ?生乙 :为什么说猫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 ?师 :同学们认真读书动了脑筋 ,提出许多问题 ,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谁说说“蹭”是什么意思 ?生甲 :“蹭”指上下磨擦。生乙 :老师 ,这里为什么不用磨擦 ,而用“蹭”呢 ?师 :提得好 !大家给予他鼓励。 (生鼓掌 )哪个同学来说说 ?生甲 :“磨擦”给人感觉很生硬 ,不能表现猫亲近主人的样子 ,用“蹭”才有这种感觉。师 :哪个同学来做做这个动作…  相似文献   

12.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  相似文献   

13.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学片段一】师:海面上有时候会怎样?生:海面上有时候波涛澎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怎样?生:(读课文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什么特点?生:宁静的特点。师:很对。(板书:宁静)【教学片段二】师:(课件出示海面静止的画面)浩瀚的大海有时会“发脾气”。大海“发脾气”时,海面上是什么样的情景?生:海面掀起高高的浪,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发出可怕的声音“轰!”生: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浪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有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师:(课件出示海浪汹涌澎湃的情景)你会用哪个词说这情景?生1:波涛汹涌。生2:波涛澎湃。生3:巨浪滔天。生4:惊涛骇浪。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波涛澎湃)这些词都是讲——生:波浪很大。师:海面上波涛澎湃,这时,深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瞧一瞧好吗?(课件创设情境:画面由狂暴的海面逐渐转到黑暗的海底)师:我们现在置身海底了,你有什么发现?生1:海底没有一点波浪。生2:好黑呀,有点儿可怕。生3:静悄悄的。师: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一点波浪都没有,静悄悄的,句中哪个词描写了这种情景。生:(...  相似文献   

14.
教例 :六年级《凡卡》(凡卡回忆爷爷守夜的情景 )。师 :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印象中的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 :爷爷是一个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生 :爷爷穿着一件羊皮袄 ,敲着梆子 ,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师 :你刚才说爷爷穿着一件什么衣服 ?生 :穿着一件羊皮袄。师 :爷爷穿的是一件羊皮做的棉袄 ,多么保暖 (幽默地一笑 ) !你再看看课文 ,是一件怎样的羊皮袄 ?你说丢了一个什么词 ?生 :爷爷穿着一件宽大的羊皮袄 ,我说丢了“宽大”这个词。师 :大家讨论讨论 ,有“宽大”和无“宽大”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生 :爷爷里面穿的…  相似文献   

15.
出示:“他(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师:嗯!同学们看看,前面说“小心”后面又说“大胆”,这不是矛盾吗?想想这儿的“注视”可以换成“看”吗?生:我认为不矛盾!艄公观察、掌握水势,思考对付的方法,从而胸有成竹、破浪前行。他胆大心细,面对风浪是那样沉着。很明显,“注视”绝对不能换成“看”,注视是集中精力地看,要比看写得具体生动。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那大家再想想,这儿的“水势”能换成“水面”吗?  相似文献   

16.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   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   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师:夏天同学们爱游泳吗? 生(齐):爱。 师:谁能说说当你站在水深齐胸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生:水有压力。 师:你说水有压力是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水要淹过我似的。 生:我觉得水对胸部有压力。 师: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 生(齐):是。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9.
冯力 《四川教育》2006,(10):26-27
【案例】“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我觉得“逼近”一词用在这儿不恰当。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常规。生:据我了解,只有当人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流程】师:你们知道“看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用眼睛看。师:要由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得——(生:用心去想。)师:是的。“看”表示动作,而“见”呢,已包含了结果。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梅花”两个字,你看见了什么呢?生:我看见梅花开得很鲜艳。生:我感受到梅花不怕严寒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