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20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都成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女人公形象。该文通过对这两位主人公形象以及包括意识流,叙述视角,象征手法等在内的人物刻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对这两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以及这两篇经典短篇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古往今来作家笔下的一些典型形象,却是永生的.他们存活在后世人们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尤其是名作家的倾注生命之作.譬如女性形象,有普希金《欧根·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是历久不衰的宏篇巨制中的女主人公.这里我所要论及的女性形象,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这篇小说于1928年一经发表,就使丁玲成为继冰心之后在当时文坛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了.它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祝福》写于20世纪20年代,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写于30年代;前者的主人公是农村妇女,后者生活在城市。尽管作者以及时代社会背景不同,这两篇小说都是文学巨匠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不朽的悲剧作品,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粟小慰 《学语文》2005,(6):18-19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不朽名篇,《一碗清汤养麦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佳作。这两篇短篇小说同时入选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七单元(小说阅读)。我在对两篇小说比较解读,咂摸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三点相及相干的别样之味。  相似文献   

5.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不朽名篇,《一碗清汤荞麦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佳作。这两篇短篇小说同时入选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七单元(小说阅读)。我在对两篇小说比较解读,咂摸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三点相及相干的别样之味。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龙 《教育艺术》2013,(3):21-22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短篇小说,由于其成功地塑造了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等人物形象以及凸显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而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不言而喻,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都会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但是,同样也有许多教师对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诸如郝叟老头和铁匠华西特却往往"不屑一顾",轻描淡讲,甚至弃之不理。  相似文献   

8.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为引人深思的一篇,这部小说主要是探讨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主人公在战乱及其前后,如何生存和挣扎的作品。而秋微的《莫失莫忘》也是以林小枝和许友伦这两位主人公的爱情的发展贯穿小说始终。这两部小说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爱情的小说,两位作者都是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法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传世之作,一直是中学语文的必读课文之一。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长期以来,在教学和参考收的讲解中都认为作者是以批判的态度来塑造这一形象的。果真是这样吗?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中国流传甚广,中国读者对这作品实在太熟悉了,几乎当代中学生都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过它。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好像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是绝对的众口一词、毫无二致。其实不然,这篇小说到现在在各个时代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2.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这篇小说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细致深刻地描写了各个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改变。这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迫害和民众对战争无奈的接受。  相似文献   

13.
王蒙同志曾写过一篇小说名曰《坚硬的稀粥》.这篇小说于一九八九年四月发表在《中国作家》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同年六月又转载于一个著名的文学选刊.此作一发表即引起纷争,并引发一场文墨官司,这里,我想从文学理论角度对此作一些思考,谈些看法.一文学是语言艺术.它和其它艺术区别之一就在于以语言为材料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作为读者与文学形象之间的中介构成了文学形象间接性的特点,这一特点无论对作家的创作还是对读者的欣赏都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4.
带灯和元天亮是《带灯》小说两个主人公,作为小说叙事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出现。作家给主人公命名匠心独具。带灯对元天亮的痴迷和崇拜,实际上是已经有了自我觉醒意识的"带灯"对光明、温暖、公正的行政(社会)秩序的渴望,也是作家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焦灼心理的形象折光。  相似文献   

15.
刘晓红 《课外阅读》2011,(8):275-275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前三篇小说分别是:《祝福》《边城》《荷花淀》,无论是三篇文章,还是三位作家,或者是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凡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三个主人公都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中国农村,又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我们从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和主人公盖茨比身上都可以捕捉到作家的影子。这两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他人格中的两个侧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释盖茨比的"美国梦",并分析作家的人格在小说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17.
<正>《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少研究者认为,夏瑜和华老栓都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华老栓更为重要。他们的理由是:这篇小说题名为《药》,而作品故事中作为这“药”的人血馒头正好连接着这两个人物,因此,作为主人公,这两个人物便被看作缺一不可了;而且小说对于华老栓的描写用的笔墨最多,又是正面描写,华老栓似乎还是中心人物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一今年,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诞生80周年,也是他写出成名作《斗牛》的40周年。《斗牛》是井上靖战后写的第一篇小说,获1949年下半届芥川文学奖。从此,井上靖一发而不可止,崛起于当代日本文坛。自从《斗牛》被介绍到我国以来,评论界对这个短篇,特别是对主人公津上的形象,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津上这一形象的基本看法是:一方面肯定他开拓艰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生活在主人公周围的这些男男女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生活舞台。《孔乙己》选取咸亨酒店作为活动场所,酒店和时常发出笑声的酒客们构成了孔己己活动的舞台,孔乙己一生的辛酸痛苦,都是通过这个舞台展现的。《祝福》把祥林嫂的活动背景放在了有着浓厚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家。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和祥林嫂…  相似文献   

20.
张贤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勇于咀嚼人生苦难、潜心反思历史的作家。其中篇系列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问世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强烈的反响。时至今日,这场毁誉参半的激烈争论虽已宣告结束,但这两部小说究竟表现了什么主题?主人公章永磷形象的典型意义何在?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认识,因此,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并非狗尾续貂的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