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除“的”外,还有两个,即“地”和“得”。习惯上,这三者是有一定分工和使用范围的。“的”在词的组合或在句子结构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如:“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他”、“工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5,(4):1-1
“震”卦,其性为动,方位为东,季节为春。震为动,但又不言动而称震,是因为震不仅具有动惧之义,而且有雷的震奋之象。《彖》日,震动本身就意味着亨通,震动来临,战战兢兢,因恐惧而知戒备,后可致福。笑谈以对,其后就有了法则。震动惊惧百里,而使近处戒备,凡是能够戒惧的人,“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宗主也”。改革的“属性”,与“震”之意可相比照。  相似文献   

3.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4.
一篇作品要想使读者触之即爱,一见钟情,一口气读下去,导语写得活不活、鲜不鲜,非常重要。古人十分讲究行文“起势”。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人施补华提出,文章开头要象大山一样,“起处须有峻嶒之势”,险峻突兀。清人李渔也曾指出:“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之,不敢弃去。”  相似文献   

5.
“tie-in”中文是捆绑、搭配的意思,在其几个相关词组中,“tie-in sales”有“捆绑销售”之意,通俗来讲,就是商家所谓的“买一送几”;另一词组“tie-in film”则特指电影附加产品,是一种与电影相关联的各种商品,即同时出版改编的小说或原声带专辑唱片;而现在在国内的出版世界中,“tie-in art”这一词组则指与图书相关联的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将已出版的图书内容改编后制作成电影,然后依据电影内容再重新出版一部作品。因此,依笔者之愚见,图书与电影的“tie-in”关系似乎用“联姻”一词更能加以形象地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宣传的沃土上,正生长出姿态各异的改革之花,值得赞赏。但是广播宣传的改革,也象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要“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断反思,进行再思考、再认识,使广播宣传改革深化下去。  相似文献   

7.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8.
刘蕾  房雷 《军事记者》2004,(10):58-58
《心雕龙》在阐述章用情与采的关系时说:“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之经;词,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之本源也。”意思是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但说话的美妙感人却由于至情至性。正如织布一样.情性是章的经。语言是思想的纬。只有经线拉直了,纬线才能织成布帛;只有思想感情明确了,语言才能通达流畅。这是学创作的根本道理。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古人对章用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陶丽 《新闻世界》2022,(5):58-62
“青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与20世纪以来“再兴民族”“再造中华”的爱国救亡话语紧密相关。本文以“青春”隐喻为线索,在修辞学视域下对国内100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刊进行了分析,发现百份特刊从喻青年之人、喻光明与远行之物、喻朝气蓬勃与不畏风险之精神三个层面,共同建构了“百年风华正茂”的宣传话语。  相似文献   

10.
词萌于唐而盛于宋。静安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将词的特点概括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意在指出词这种诗歌体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皆具修饰精巧之美。与诗相比,词可谓更富性灵,以情胜,以韵胜,最是怡人心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汉语在用词方面是十分讲究的,除了注意词性、词义外,词序变化也不能不注意,否则会以辞害意,甚至其意大变大反了。读报时常发现记者在用词、包括词序变化方面注意不够。比如5月28日上海某报二版头条《战友,走好》一稿,报道中建八局对前些日子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遇难的9位同志怀念之情,其中开头一句话令人读后感到十分唐突:“昨天,71名遇难者家属全部抵达上海。”哇!难道是“71名遇难者”?明明是9名,怎么变成71名了呢?原来记者在这里犯了一个语病,“71名”本意是修饰“家属”的,现在因词序之故,放在“遇难者”前面,又成了是对“遇难者…  相似文献   

12.
技高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无意中爱犯的毛病。平时在寻到一个典型事例或典型人物,往往希望将它写得光彩照人。写干部就力求写得“扶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写普通劳动者就是“无私奉献”,写劳动模范就是“勤勤恳恳、脏活累活抢着干”,报道开头先高度评价,结尾也不忘“获得~致好评”。这不符合实事求是,严谨朴实的文风·过高的溢美之词容易给人虚假感,影响整篇报道的可信性,使一粒棋子坏了全局。《这样开会好》这篇报道就写得真实可信。作者很注意把握分寸实事求是,没有刻意褒扬之词。第二段写具体过程,客观简洁,不加修饰地就…  相似文献   

13.
“新闻炒作”一词的最初出现,原本是读者对有人把新闻像商品、广告一样炒作不满而提出的,然而正如当前存在的好多词义转换现象一样,如今“新闻炒作”也成了新闻界一些人推崇的东西。他们认为:好的新闻题材就是要炒,“新闻炒作”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问题的关键不是使用了哪一个词,而是看新闻事实本身该不该炒,炒到什么程度。 在讨论问题的关键词时,应该遵守同一律。“炒作”一词,最新版的《辞海》没有辑入,只对“炒”字标了三种解释,其中只有“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热”的解释或许与“新闻炒作”中的“…  相似文献   

14.
闲来览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受益匪浅,从中悟得诗词要写得俏皮、精美,必要做到“神秀”、“骨秀”、“句秀”。或者其它略显平庸些,而必要占据其一“秀”。正如王国维所论: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温飞卿,即温庭筠;韦端已,即韦庄;李重光即李后主,李煜。这三位唐、五代名词人,在诗词上颇有成就、影响后人,  相似文献   

15.
傅魁文 《新闻界》2002,(4):55-56
闲来览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受益匪浅,从中悟得诗词要写得俏皮、精美必须做到“神秀”、“骨秀”、“句秀”。或者其它略显平庸些,而必要占据其一“秀”。正如王国维所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人间词话》是千百年来诗(词)话写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王国维在决意从事哲学以后,长期探索中西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的厚积薄发之作,其语言之精练、蕴蓄之深厚、持论之警辟,无不显示作者“不胜古人,不足与古人并”的气度,不愧为中国古典文论最后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人间…  相似文献   

16.
咬音嚼字     
咬音嚼字●胡晓青【太原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文,以此,琢磨字、词、句、文写得对否、用得妥否、解得好否的事,当为咬文嚼字。本文则为字音字义字式而作,由字而音,由音而义,由义而“式”,某字之音如何读为对,某字之音含有何义,某音之字怎样写为合“式”,即...  相似文献   

17.
正年轻时     
“年轻人”三个字,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不仅因为我也是一个年轻人,更因为我苦苦耕耘了六七个年头的那块小园地,就是用这三字命名的。它是温州日报上的一个专版。可以说,我认识温州并爱上这块土地,一切都是从《年轻人》开始的。记得大学毕业刚分到温州那阵子,对温州,就象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样,心存三分戒备。对那里的年轻人,更是不敢贸然深交。早听人说,温州这地方乱,年轻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于是,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的活动天地仅仅局限在“外地大学生”这个小圈子里。  相似文献   

18.
量的迷思     
世上一切事物都躲不开质与量两方面,有些时候,量比质更迷人,它丰瞻,伟岸,庞然,使人仰视,震慑,惊服。在书籍的世界里,似乎也是这样:我们佩服某类人书读得多,便称之为“读破万卷”,或日“学富五车”。书读得多而又有幸藏得多的,便是“左图右史,坐拥百城”。书多与财大一样,也是颇堪骄人的。古时候没有什么公共图书馆,私家藏书楼便是莘莘学子十分向往之地。私家藏书的前提是多金,用现今流行语说罢,就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产业没有时间再自说自话,没有机会再混水摸鱼,需要反其道而行,认真回答“我是谁”这个保安和哲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清晰划定“赢利性”和“非功得性”的产业边界.  相似文献   

20.
评论是传播机构直接发言的重型武器,它针对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发表观点,引导舆论。为了使更多的受众接受,文字要力戒干涩,空泛、刻板,作者也需要形象思维。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于新闻评论的意义,就象油盐酱醋对于我们的饮食,妆点修饰对于我们的生活,虽只是辅佐,却必不可少;就象我们在生活中喜欢鲜艳的花、多彩的光,形象生动的东西一样,群众对所接受的信息,总是选择那些易于通过人的眼睛而渗透到人的心灵的东西。形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新闻评论的“广告语言”,是吸引观众以达到说服观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