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辑的智能结构是编辑在创造性劳动中所必备的稳定的能够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智能水平和独特的智能特征。编辑是推动出版业运作的主体 ,现代出版组织要求编辑进行智能重构。  相似文献   

2.
智能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编辑的智能结构是指编辑在创造性劳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独特的智能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学报编辑的逻辑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直接的工作对象是学术论文,与其他普及知识性的社会期刊编辑相比,学报编辑在掌握逻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应用逻辑学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要求更高、逻辑素养在学报编辑的智能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作从编辑应具备的能力角度,阐述了编辑智能评价结构的新框架,“新”是一切稿件的价值所在,学术观点上的“新”应按照“双百”方针来评价,编辑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更新知识,成为“专家”和“杂家”,同时,对学术理论较深的稿件,具有研究能力才能对稿件做出正确评价,编辑的稿件表达能力,是指采用删、改、增、移的方法来改善和优化稿件,也是实现编辑主体智能结构调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作为文化与信息传播者的编辑群体必须优化结构,形成合理的老、中、青三结合的年龄结构,知识与能力互补、各种人才合理配置的智能结构和能带来强大凝聚力的心理结构,才能使编辑群体有强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客体是编辑活动中的主要构成对象,也是编辑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编辑主体是指具有合理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素质结构相融合的能够对出版物这种精神产品进行选题、组稿、加工、编排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的设计者。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业务活动的对象,是为编辑主体所接受、认同的并由读者共同参与创造的具有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二者的关系是在编辑工艺流程中通过评价、鉴赏、选择而形成的。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制约着编辑主体的认同尺度。  相似文献   

7.
对编辑活动“加工”性质的认定曲解了编辑活动的本质,不利于编辑及期刊事业的发展,从现代认识论关于创造性认识活动的结构要素及认识活动的创造过程出发,可析离出编辑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他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脑科学、现代心理学基础上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脑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人有八种(或八种以上)智慧潜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智能、肢体运作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  相似文献   

9.
创作主体只有在长期的文艺学习和创作实践中,才能形成特定的审美创造能力。创作主体只有具有优化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其创作相适应的智能结构和进步的人格结构,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毛泽东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MI理论”运用于地理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MI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且个体的智能结构是有差别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科教学智慧是教学智慧研究新的生长点,其实质是教师对学科知识进行转化以使学生更好学习的能力,体现为教学设计智谋和现场调适机智两种形态。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深入了解学生、更新教学信念和写作教学文章是教师学科教学智慧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和尚是一种生存策略,写和尚是一种叙事智慧。以心灵规避的方式走出政治权力话语的阴影,用“气氛即人物”的理念,一种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独创新篇,智慧的汪曾祺将智慧交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新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新教师的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对新教师实践智慧缺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策略是必要的且亟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点易从网络快捷获得,创新并探究具有授之以渔特征的"智慧点解读"替代"知识点堆积"的授课要点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探索。本文从课程授课要点与培养计划目标达成的协同关联角度,提出并创建了授课要点创新中智慧点的分类协同构建方法(即明确目标—分类协同—凝练构建),给出了五种不同类型智慧点的构建举例;系统类智慧点关联课程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能力提升目标的达成,机理类智慧点关联对未知本质探究能力提升的目标达成,方法类智慧点关联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目标达成,技术类智慧点关联工程素养提升的目标达成,跨域类智慧点关联跨学科借鉴能力提升的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的智慧,核心是智慧,是指教师内在综合素质与策略性教学知识的总和。智慧的教学,核心是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成与创造的过程。化学教学的智慧体现在给予学生思想与灵魂的引领与启迪、对事业和学生的热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化学教学艺术、整体的专业化素质,善于将教学经验策略化、化学教学知识组织与运用的结构化、自动化和条件化、完善的元认知知识和创造性的洞察力等方面;智慧的化学教学的实现在于科学地教学、艺术地表现和机智地发挥。  相似文献   

16.
唐湘宁  王静静 《成人教育》2014,34(12):28-30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是基于高端数字环境的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包含感知、建构、融合与反思等多个环节的完整过程。在智能化时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智慧型学习环境的支持。体验式学习体系的构建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构建共享平台,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体验;采用智能技术,助推终身"体验"。  相似文献   

17.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对认识对象的解释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教学中,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激发情趣,诱发“探究——研讨”的动机;其次,要精讲巧问,多次实践,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再次,要集思广益,协作发展,培养学生集体研讨的能力;最后,要创设条件,主动参与,为学生“探究——研讨”提供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过历史的回溯,给出了对于智慧的理解并阐明了智慧养成与教育的关系,接着探析了近代的科学与技术以及制度化对智慧的曲解与异化,揭示出当代智慧迷失的现状,呼吁放弃狷狂,敞亮生命,对话人生,用敬畏的心,抵制贪婪的"攫取";用"存在"的"思",拉紧理性的"缰绳";用知识的种子,重新衍生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19.
智慧型课堂的关键特征是机智地教学,创建智慧型课堂需要研究课堂,全面改革备课、听课和评课诸环节。课例研究意味着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强调深入不确凿的教学世界进行思考,以适宜智慧型课堂的探究。具体而言,它反映了从理论的实践转向实践中的理论、从教的研究转向学的研究、从单一性研究团队转向多质性研究团队、从归类评级转向鉴赏批评四个视角的转换。围绕课例研究:共建智慧型课堂的主题,在浙江四所学校开展了课例研究实践,从教学设计改进、三维观课框架到课例研究方案,创造性地构建了智慧型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诗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孩子们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和诗化的心灵,奠定其一生诗意的人性基础。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诗的激情注入教学,巧用诗歌,激发兴趣,体验诗歌,展开想象,培养语感,运用语言,拓展表达能力,时时用诗歌的和煦春风熏染小学生,把语言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孩子们心灵的最深处,激发他们的激情,引起对诗歌美好的共鸣,营造处处诗化的氛围,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