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深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许多高职院校已开展多年创业教育,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遵循人才培养逻辑和高职院校办学逻辑,凸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特色。基于上述的理性反思,发现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专创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1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为个案,分别从组织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平台运行等方面,详细论述专创融合理念下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总体情况,以期为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豫 《考试周刊》2011,(13):206-207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阐述,探究了如何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中更好地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从协同育人机制、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多方面,提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适宜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改革结合创新创业政策的必然选择。从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导向、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再培训、教学管理机制考核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划分等方面阐述甘肃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来实施,本文基于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和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开设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具体课程的做法,在师资及教法改革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措施,在配套环境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保障方法,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专业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又一次把创新创业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新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众化与小众化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通过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品牌,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三赢"。  相似文献   

8.
专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开展专创融合的重要内容.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角度剖析了专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顺应"创新驱动"时代的发展、致力于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对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建设的动力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指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目标定位,提出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场,创新载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软硬件发展的限制、内涵建设等问题,本文通过"广东省高职院校数字内容产业专业群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的案例,提出建立高职院校数字内容专业群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组建创业导师团队的师资结构,构建"基础实训+专业实践教学+创业通识课+项目化学习"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以及制定运行保障体制的建设模式,通过提供专业孵化服务和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载体的整体孵化能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