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信息合法交流方面和很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探索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民事立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民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与民事一审程序、民事二审程序之间的区别,提出应该重新构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对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进行重新定义,确立当事人为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主体地位,取消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资格并完善人民检察院的抗诉监督。并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事由做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侵权人在诉前达成和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对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及时保护公共利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面临理论依据不足、启动程序缺失及和解协议缺乏监督等问题,制约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构筑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和解机制,不仅要完善案件审查、听证程序及司法确认程序,也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及鉴定方法,从而提高环境侵权纠纷解决的整体效率,进一步健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是我国法律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在民事立法上确认胎儿的民事法律主体地位,我国否认胎儿民事权利享有的现状已经不能充分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未来的民法典中确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同时明确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从而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5.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法源地位尚未被确立,导致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在考察民事习惯在法院司法判决中具体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法源地位状况,指出了民事习惯在司法判决中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民事审判程序中重要的监督制约制度,但司法实践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立法上的缺陷是制约民事检察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通过立法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民事交易环境是当前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民事检察监督是促进法院审判公正,保障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主要在监督范围和监督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和修改,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运行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但深入考量,此次修改在某种程度上讲仍流于形式,仅增加了一些关于检察监督的原则性条款,对检察监督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则等仍未明确。因此,有必要对民事检察监督的现状和局限性进行再认识,以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科学证据”,诉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笔迹鉴定技术在民事、经济纠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庭审质证时,涉及对笔迹鉴定结论审查的情形也越来越多,正确对其进行审查,有利于保证鉴定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07年修订,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针对再审制度。91年的民事诉讼法,在提出主体,再审法定事由方面有较多缺陷,同时对效率重视不够。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相关方面做了改进,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借民事诉讼法修改再审制度之契机,将再审制度置于民事诉讼法整体价值体系中思考衡量,对再审制度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必然要求我国的体育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体育科学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和谐社会是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因此体育科学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大价值,又具体表现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两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做到“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目标 ,“以人为本”不等于“以人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 ,这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和谐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也是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文章通过对古村落和谐旅游发展框架与相关利益各方不同需求的研究,分析目前和谐旅游发展所存在的四大矛盾,提出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学管理等措施,以推动当地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和谐理念引领高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在和谐理念引领下,学校自身条件与服务面向定位,学校、教师、学生,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等要素如何实现和达到和谐统一的问题,对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我党构建和谐社会历史的研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指出:当前既不能回到1957年以前的低水平的和谐社会,也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从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应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应深刻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充分认识建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意义与特征,努力建构科学文明的和谐校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显著,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要素,发展体育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正致力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的体育事业应在此过程中有所作为。体育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及社会文化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和谐社会里,体育表现为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不同地区、不同形态体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