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胎儿是每个人在其生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由于生命具有延续性,因此,其与出生的自然人是同属一类的。自然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其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我国对于胎儿的人格利益保护在《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中虽有所涉及,但是其规定还是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这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在借鉴外国有关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体例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胎儿人格利益保护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2.
胎儿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在国内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因坚持自然人以出生为要件而取得民事权利能力,故胎儿一直被认定不具有权利能力,不享有生命权等人格权。现实中对于胎儿及母体权利的侵犯引人使得公众对于侵犯胎儿权益的事件已由道德层面转向寻求法律保护。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胎儿取得权利能力,具有生命权的条件,并对侵害胎儿生命的行为进行了剖析和对保护胎儿生命权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物业的所有人就是业主,一个物业小区的全体业主可以依法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大会在民事活动中的民事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等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未有明确的规定,与我国法律体系还有不和谐之处。本文试图通过授予业主大会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告送达的适用情形、公告期限及后果方面的规定比较简单,导致公告送达在实践中有被异化适用的现象,不利于保护当事人权益。本文旨在从立法上和实践上阐述公告送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侵权责任法》所阐述的立法目的,能够有效地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预防侵权行为、制裁侵权行为,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也存在缺乏立法根据、忽视对受教育权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是现代民事立法的趋势,这是由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民法的形式正义阶段产生了私权至上、主体地位平等、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等原则,在法学思想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概念法学;而实质正义表现为对民事主体权利和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的限制,并且强调民事主体的社会责任,在法学思想界盛行自由法运动.我国的民事和经济立法对上述趋势的成果进行了大量的吸收和借鉴,了解其内容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相关法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信息合法交流方面和很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探索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民事立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民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关系上看,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契约存在民事与行政的双重属性,"工士"学位授予权将强化高职院校的行政主体地位,高职院校法律地位的二重性倾向日益明显。届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位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文凭纠纷也更易被定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运动员商事人格权的法律保护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商事人格权是运动员的基本民事权利,具有人身依附性和财产性。我国体育法对运动员商事人格权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发生纠纷时缺少法律上的救济渠道。依据现实问题和立法不足的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从法律上保护运动员的商事人格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法要求将公民的环境权、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监督保护权、消费者安全权等作为独立的新型的民事权利加以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适应了现代民法权利保障的要求,是新型民事权利的最重要的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导致市场中的消费者弱势地位凸显。倾斜保护弱者的立法理念,利益平衡的立法精神要求加强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设后悔权制度,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权利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格权能否独立成篇一直是民法总则草案中的热点问题。最近,王宝强离婚事件以及乔任梁自杀事件的发生,让网络暴力、道德绑架再次引发了公众热议。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到底应该如何保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公众人物人格权受到侵犯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为人格权及其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本文拟从理论上阐述公众人物的概念、性质等内容,进一步剖析公众人物人格权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需要,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产业立法要把握体育产业发展需求,明确立法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相关政策。体育竞争政策和体育产业政策是当前社会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内在需求的反映。前者强调对竞争主体的平等保护,后者则暗示了对体育竞争领域某些主体的特殊扶持。体育产业立法应体现两大政策相互协调的关系,既坚持体育竞争政策在体育产业立法中的基础地位,又积极稳妥地依法贯彻体育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立法上确认了归扣制度。在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这一制度,目前理论上有争议。我们应当从公平的理念出发,从维护全体继承人继承权益的角度出发来重新审视和权衡利弊。因为建立归扣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法律上与所有权制度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且我国民间长期存在这种习俗,立法上应当将其法律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继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与民事一审程序、民事二审程序之间的区别,提出应该重新构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基础,对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进行重新定义,确立当事人为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主体地位,取消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主体资格并完善人民检察院的抗诉监督。并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事由做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7.
适龄青少年在职业院校学习及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是一种使他们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及职业,从院校过渡至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培训活动。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本文认为实习学生的身份应认定为特殊劳动者,其实习过程中的劳动权益应受到我国劳动法有区别和针对性的保护。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使用实习学生行为的监督检查,保护实习学生作为特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出在实习学生劳动法主体地位、工伤保险、劳动报酬、特殊劳动保护等方面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权益保护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构建高校学生权益的保护机制成为解决问题的其中关键。本研究从高校学生组织参与学生权益维护的现实实践入手,根据其特征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保护机制,拓宽学生权益的内涵与外延,优化学生培养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利益出发,摒弃“无利益即无诉权”传统法的思维模式影响,扩大公民和社团作为法益主体的被告资格,突破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构筑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模式,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  相似文献   

20.
赵汗青 《职大学报》2003,3(4):64-66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抗诉制度具体规定不完备,使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在民事抗诉问题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民事抗诉的立法和实践均陷入困境。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抗诉的立法,规范民事抗诉的行使内容。其次要对抗诉的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定。第三就是要进行审级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