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字教科书开发存在着两种思路,一是教科书的“数字化”,开发者极尽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进行着教科书数字化的技术化努力,这一技术化的开发取向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风险。二是数字化的“教科书”,始终坚守教科书意识,既实现着教科书的数字化,又规避了教科书数字化中的技术化风险。从教科书的“数字化”到数字化的“教科书”,是未来数字教科书开发的必然选择,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确立人是数字教科书开发的出发点和追求;立足教学,坚守教学性是数字教科书的生命属性;有机融合,恰当处理好信息技术和教科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既是我国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并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必然要参与到国家数字化建设当中。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获取相关教育事实的信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数字化技术通过将教育事实纳入数字体系,形成标准化和格式化的认知性知识,对教育状况及其问题进行精准画像,有利于教育更好地决策。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可以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有效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现代化;以数字化发展为契机增强教育适应性。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消解和替代,教育数字化建设面临着难以触及具体或个别教育事实,以及无法及时、动态处理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关注增强教育数字化的有效性、数字化中知识的生产,以及教育数字化的整体性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数字教材建设更多依循传统纸质教材建设的标准、思路和方法,难以适应新课标和课程方案对数字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需要从根源上重新思考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的逻辑与策略。整体而言,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四重逻辑:一是遵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引领导向作用的政策逻辑,二是恪守彰显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的价值逻辑,三是遵从强调教学属性和渗透学科思维的教育逻辑,四是依循注重智能技术赋能教材的工具逻辑。在四重逻辑的观照下,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应包含三大体系,分别是强调“素养为轴”的设计体系、完善“选用—编排—呈现”的开发体系、凸显“实践效果”的应用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需采取强化制度供给、组建协同联动共同体、选取适切智能技术、完善评价体系等多元策略,保障数字教材建设不断规范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引起社会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触发数字资源对社区教育的深度赋能效应、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角色的转换。“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经费供给滞后,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数字化培训体系不健全,专业教师紧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数字素养与技能亟待提升。“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需利用大数据高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助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保障机制,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丰富社区数字化教育内容与形式,保障居民数字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包含认知、收集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而且包括数据分析、交流、沟通和评价的能力,在解决数字问题中保障数字安全的能力。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变化,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数字信息茧房”“数字意识形态风险”和“数字鸿沟”的现实挑战。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赖于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融合发展;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改革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专业布局、运行秩序、基座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数字赋能,强调“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首要作用;从教学理念及模式、课程及资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数字化社会服务,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助力;通过搭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品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的“渐进式转型”、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思想的“创造性转型”、从关注设计到关注体验的“人本化转型”、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的“参与式转型”,也是从关注一隅到惠及全局的“协同式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数字教材是融资源、平台、数据与服务为一体的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数字教材可以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智能应用平台、核心教育数据以及教育教学服务,能够推动技术与教育内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教育系统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应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内容资源,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扎实推进数字教材全面应用,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教材应用数据共享,充分释放教育数据的要素价值;创新数字教材教育服务业态,促进数字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质量数字化教材建设是国家教材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需要探析其育人价值、人本价值与技术价值,为数字化教材建设提供方向指引。新时代高质量数字化教材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善学”为出发点的目标逻辑、以个性化教学为着眼点的内容逻辑、以技术赋能为着力点的形态逻辑。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数字化教材就要做到:把握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时代方位,即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重数字素养的培养及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擘画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未来图景,形成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互构的内容体系、数字化教材与个性化发展需求互动的服务体系、数字化教材与技术互融的应用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明确数字化教材建设主体间权责关系,健全规章体系,创新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杨荣 《中学科技》2023,(3):6-8+11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建设教学资源、服务师生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过去三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中,“互联网+”教育成为“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走上快车道。作为一线教师,应思考如何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优化线上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加强“送教下乡”涉农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结合“送教下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实际,针对特定教育群体——农民,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增强“送教下乡”涉农专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了教育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本文对“送教下乡”涉农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数字教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数字教材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定位,从课程、教学、技术等角度的综合分析中提出数字教材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起基础性、核心性作用。文章以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为例,梳理了数字教材开发中需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集成性、交互性、实用性、个性化和经济性等七个原则,介绍了第二代“人教数字教材”的开发流程和测试环节,提出了“教学分析、产品设计、制作开发”的三段式开发过程和“教学内容、系统架构、教学构件、用户界面”四个测试角度,最后对数字教材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平行论坛,聚焦教育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两大发展潮流,多角度、多层面探讨数字化全面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推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次论坛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时代发展目标。在全面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应率先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要求和内涵,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加快构建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推进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设。  相似文献   

14.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15.
数字劳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劳动教育双向互动。一方面数字劳动助力劳动教育。数字劳动的“时空重构”开启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数字劳动的“算法管理”拓展劳动教育的伦理向度,数字劳动的“产消合一”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也设限于劳动教育。劳动工具数字化挑战劳动技能升级,劳动过程数字化弱化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关系数字化冲击劳动权益保障。由传统劳动教育向数字劳动教育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一是要虚拟与现实融合,突出劳动教育的数字趋势;二是技术与价值结合,突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三是教学与实践共生,突出劳动教育的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成为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上存在老年学员自身学习障碍、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刻板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化课程的有效开展。上海老年教育通过聚焦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化教学团队,推进“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等举措,积累了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发展思路。基于上海经验,破解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难点,须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形成数字化课程实施新机制;强化教师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教育教学水平;夯实数字化技术,更新在线课程评价管理系统;共建共享资源整合,保障数字化课程资源供给为建设路径,为老年人创造具有包容性、普惠性特征的老年教育数字化课程新图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商家捕捉到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巨大商机。专业视频编辑解决方案供应商——品尼高公司近日启动了“品尼高数字艺术教育示范校”活动,推广其数字媒体解决方案。活动首站在济南开幕后,随后将拓展到广州和杭州等城市。面向教育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的推出是品尼高顺应行业应用快速发展的趋势,依托其广电级技术优势,为中小学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重大举措,将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据悉,品尼高还与北京泰盛德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数字艺术创作室”和“校园视通”解决方案,把广电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教育领域中,伴随数字技术的驱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结果等的转变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各种教育关系的重塑过程。其与政策工具的内在逻辑表现在,在人才需求导向、伦理风险防范以及教育标准制定方面,政策工具能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罗斯维尔和泽维尔德的政策工具分类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探究提供了分析框架。其中,在市场需求层面,强化“信息服务”类政策工具运用,从宏观上推动国家级教育数据开放平台的建立。在伦理风险层面,突出“公共服务”类政策工具运用,实现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教育伦理监管体系。在教育标准层面,推进“示范工程”类政策工具运用,将经验学习嵌入教育标准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科学发展的特点一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各个领域,联系电工设备被数字技术渗透的实例,指出“电工学”教材数字化渗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要从教材的体系上进行改革.提出“电工学”教材数字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2023年12月,韩国发布《AI数字教科书开发指南》(以上简称《指南》)。该指南特别强调将技术创新、人本主义与风险管理作为AI数字教材的开发方向,可以视为利用AI技术创新数字教材的有益探索的先声回应。《指南》包括的11部分内容从AI数字教材服务、开发、测试、操作和维护四个维度展开。纵览该指南发现,无论是从设计理念到具体实践,AI数字教材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合理应用技术创新作为最终旨归与核心要义。该指南对我国数字教材设计创新与开发思路演进有三重启示:新形态教科书的设计原则应坚持“人本主义导向”与“教育公平理想”,确保先进技术能够汇集包括特殊教育人群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学习者,及其所有学习阶段;基于AI数字教材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探索能够更加贴合人的自然认知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资源投入的回报率;无论国家部门还是企业开发人员都需要关注AI数字教材开发过程中的数据保护与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