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代引文风气盛行,《老子》是人们喜欢引用的经典之一。人们在征引《老子》时,具体的称谓方式并不一致。汉代引文中的《老子》绝大部分都与今存《老子》文本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地方,有时文辞的改易却会带来文意上的变化。汉代学者对于《老子》的征引,更多着眼于它的治国方略上。通过对汉代引文的考察,可以大致窥知《老子》一书在汉代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2.
《老子》一书是德育教育的经典之作,其中所包含的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内容及德育教育方法,对于现代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侯才所著《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竹简《老子》研究的专著 ,作者以最新发现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据 ,悉心整理和考释竹简《老子》 ,把《老子》一书的最早版本提前到春秋末年 ,这就为我们对道家文化追根溯源和正本清源提供了实物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钟健明《老子讲义》一书,对《老子》的讲解有一定特色,与当前学界诸多同主题出版物有明显差别。作者几乎未引用前人注释,但他自己对《老子》的讲解主观性又较强。他认为"宇宙神"而非"道"是《老子》中最高范畴,对"一""慈""啬"等重要概念也提出自己的解释。关于《老子》原文中一些难解或有重大争议的话,这位作者也摆明自己的观点。他还将老子道化、神化,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老子》一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孙以楷先生对于老学的研究,涉及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之思想的来源及发展三个方面。关于老子其人,孙以楷通过严谨的考证认为老子就是作《老子》的老聃。关于老子其书的讨论,孙以楷除了论证书与作者的关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书本身的研究。关于老子之思想,孙以楷赞同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并以此而将老子哲学称为唯道主义。与此同时,孙以楷对老子思想进行挖掘后提出了老子的玄同论思想,并且对老子思想的来源以及老子思想上承古之道术、后启中国学术的发展做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德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 :“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 ,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 ,即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所有事件。”因此 ,我们看一个人和他的著作 ,首先应该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对老子及其《老子》也应该这样。老子思想的产生有广阔的社会背景。老子生逢春秋末期 ,大约生活于周灵王二年 (公元前 5 70年 )至周敬王四十年 (公元前 4 80年左右 )之间。这在《史记》中有记载 ,且较为可信。《左传》、《礼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书亦有片断记载。春秋末期社会变革急剧。周天子衰微已久 ,其王…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一位精神的勇者,他把生命灌注到人的形而上的追求中,以无言之美来言说不尽的"道"。正如有学者所言说的,和孔子相比,老子的思想是自上而下的。他把所有的精神形式都极化到人类可以达到的极点,而对于人的要求便是接近这个精神的向度。《道德经》五千言中,老子寄托了对人的思考,面对其生活的时代,老子提出了"复归于婴儿"的生命追求。对于《老子》一书,我们可以忘却历史上争讼不已  相似文献   

8.
宋以前很少有人怀疑《史记?老子传》中老子其人其书的真实性。在疑经思潮影响下,宋代考辨老子其人其书的学者渐多,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李觏、朱熹、吴子良等人认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晚于老子;二、陈师道根据诸子称引的先后顺序,明确考定老子生活于墨子和荀子之间;三、叶适认为有两个老子,并怀疑《老子传》的真实性。王十朋、黄震、罗璧分别对《史记?孔子世家》、《老子》、《庄子》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宋人这种疑古惑经的考辨精神,对于厘清先秦诸子的行辈关系及其学术渊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考证方法给予后世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长时期争论不决。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马王堆帛书《老子》提供的新线索,研究又取得了进展。在这篇文章里,我结合学习帛书《老子》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一管之见,对老子思想作一评议。对于老子其人其书,我同意其人早有、其书晚成的意见。认为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有《史记》为证;《老子》一书写成于战国时期,以其书涉及的内容作根据,都有道理。但又不必对问题说得太死。因此,我在这里是把老子作为春秋时期战国前期的思想代表来考察的。  相似文献   

10.
“道家主干说”由于陈鼓应等人的提倡,在学界广为流行,为人们所熟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其作一综述,很有必要。回顾“道家主干说”的提出及其所引起的争论,可以发现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易传》是否为道家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易传》并非道家著作,“道家主干说”不一定能成立。但“道家主干说”并非没有意义,可以说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他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对法家思想及实践所造成的历史教训有着深刻的反思。对"势"、"法""、术"等法家思想,《淮南子》在批判中有所扬弃,并且以理性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汲取和融合。以法家思想及实践作为政治思考的参照物,《淮南子》着眼于"治道"与"治术",构建起了"多元并存,理性融会"的混合型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屯堡重塑》一书汇编了近年来有关屯堡文化研讨方面的19篇文章,其中有专家学者触及的“热点”,有“屯堡汉子”涉及的“冰点”。这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增添了人们对屯堡文化的了解,但也有失之偏颇和过于武断之处。对此,文章作了辨析阐论,认为屯堡文化是一种历史遗存现象,不是现代学者包装的产物,在保护好这个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更加珍视屯堡文化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4.
A drill and practice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a small-group setting to improve students' fluency (accuracy and speed) with basic math facts. The Cover, Copy, and Compare intervention (Skinner, Turco, Beatty, & Rasavage, 1989) was modified and implemented with a small, middle school Chapter I math class. Data are presented showing digits correct per minute (DCPM) using a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across sets of division facts. Component parts of DCPM, speed and accuracy, are further discussed.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the scientist-practitioner with ideas about implementing group interventions using drill for math facts. Ways to refine the intervention based on baseline dat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早期桂师艺术兴学实践方式的史实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桂师艺术兴学的实践方式丰富多彩,一直在课内外、校内外、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地开展着。艺术兴学培育着学生崇尚真善美的心灵,影响着师生的操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融入生活的程度,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美誉度。但其史实却有失系统的稽考和论析,笔者试补其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本所藏孤本《勋贤祠志》及2012年海内外围绕该孤本而发表的三篇很有分量的论文为基础,对天真书院作了细致的史料梳理和初步的史实考证.认为从“仰止祠”到“勋贤祠”,并非简单的名称之变,而实为内质之变.“仰止”推崇的是包括“立言”在内的立体的学者型的阳明形象,而“勋贤”关注的则是以“立功”“立德”为重点的事功型的阳明形象.  相似文献   

17.
孔子20岁时曾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工作。他常说:"会计当而已矣。"这句话在《四库全书》中就有15处注释,可见孔子对会计的感慨很多,同时,孔子又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办私学,招收弟子,宣传儒家学说,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的财政思想、诚信思想、伦理思想、会计思想、教育思想是中国会计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石,所以,孔子是中国会计职业技术教育的先父,对中国会计职业技术教育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电大教育的重新定位和转型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近年来,唐山广播电视大学从分析唐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环境出发,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地实现发展转型,提出了加快实现"四个转变"、构建"三位一体"办学格局的总体改革思路和办学规划,把"加快发展社区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使唐山电大在唐山市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促进了唐山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助推唐山市社区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The Soweto Uprising comprised a series of protests led by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 Africa that began on 16 June 1976. Historians and political analysts concur that the Soweto Uprising was a watershed in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struggle and ushered in the demise of the apartheid syste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oweto Uprising and related events in five purposefully selected South African secondary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for Grade 9 learners usi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Morgan and Henning's textbook analytical model.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omission/inclusion of certain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omission of historical facts concerning the causes of the Soweto Uprising limits learners’ opportunity to make evidence-based, reasoned judgments about the topic; the us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o mediate the affective aspects of the Soweto Uprising is inadequate; the textual community that the history textbooks depicts lacks multiple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and the narratives do not fully engage learners in complex and contested issu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history textbook authors adopt a multiple text approach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to enable learners to assess historical claims and assertions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缔造者。他们在各自建构的历史哲学学说中,由于对形而上"天"的认识不同,对历史评价标准的不同,对"法先王"与"法后王"认识的不同,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与差异性相比,三者对历史中"变"与"常"的论述,对于"圣人"史观的认可,对历史循环论的恪守,又使得他们历史哲学思想中出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奠基了近代之前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思维范式及历史认识方法论系统。不过,理论建构稍显粗糙,对形而上问题关注不够,多思辨,少分析与批判等问题,也成为了其理论学说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