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教学《科学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有个活动吹泡泡,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提出问题后并想办法去解决。孩子们选择的问题是“怎样吹出更大的泡泡?”,泡泡是一个比一个地大起来了,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看着,听着,我感受着孩子们的开心……突然,一个孩子惊呼:“老师,快看!”只见一个男孩手捂着眼睛,并使劲地揉着,痛苦万状,差点摔倒!  相似文献   

2.
开学的第一天,铃声刚响,孩子们便兴奋地等着我这位“神秘人物”出场。按照“惯例”,对于刚学ABC的三年级学生,英语课的重要性我不得不说:“从今天开始英语将作为一门主课,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话未说完,一个学生做着怪样在下面小声地说:“天哪,我们又多了一个考试项目。”下了课,我开始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从我身边跑过。一个个都回头向我招呼道:“老师好!”我也回首笑盈盈地招呼他们。 一个孩子说:“老师。你闭上眼睛。”我说:“好!”就很自然地闭上眼睛,感觉到她把手伸到我嘴前.我想一定是吃的吧,因为我刚刚是看到同学们正吃东西的。第三节课下课正是孩子们加餐时间,我今天却没吃早餐呢。平时,孩子也常常这样拿东两给我吃,还不许我自己动手的。要亲自喂到我的嘴里。于是,当我张开嘴正准备咬时,只听到一声惊呼:“老师,不能吃,是梅花,你没闻到香味吗?”接着便是孩子们的哈哈大笑。哎呀,我的天呀,我俗!胃口不懂高雅和通俗之分哦!饿了,那花中极品也要吃!  相似文献   

4.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5.
李玲 《四川教育》2002,(11):28-29
还是这三尺讲台,还是这块熟悉的黑板,不一样的是这略显拥挤的教室里多了几十张陌生的面孔。“今天有人来听课,快坐好!”听着孩子们小声的相互提醒,除了欣慰而外,我也感到了孩子们些微的紧张。怎样解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是我这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段轻松的课前谈话,引出了这节课的主人翁———小葫芦。由于我随意的拨弄,小葫芦如同一个不倒翁在讲台上左右来回晃动,引得孩子们咯咯地笑出了声。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一个个着急地冲我“挥舞”着小手,“嚷”着要对小葫芦说话:小葫芦,你真像一个胖娃娃,圆圆的脑袋,大大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幸福     
给孩子们上关于“幸福”的班会课。有孩子说:“因为我和王在一个班里,我觉得很幸福!”王是他的“死党”有孩子说:“因为在您的班里,我感觉到幸福!”我微笑着表示了谢意。  相似文献   

7.
国庆前夕,当我循着笑声走进教室时,我发现教室内花团锦簇,彩带纵横,孩子们脸上满漾着笑容,教室前面的黑板上赫然写着:“祖国母亲,祝您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8.
初进艺术课堂,我的脚步写着激动。一进教室,孩子们十分高兴:嘿,来了一位新老师!我向学生作了自我介绍,并走到大家的身边,赞美他们的名字,全班同学马上就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他们的兴奋、好奇立刻表现在了表情里、动作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表演春天来了。”我发出了邀请,同学们立刻响应。  相似文献   

9.
为让孩子们做树叶贴画,为口语交际“怎样做树叶贴画”作准备,我趁午休时间带领孩子们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收集树叶。正值秋天,一阵风吹过,梧桐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我们的头上、身边飞舞着,真是美极了!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说说这美丽的秋叶呢?我问孩子们:“梧桐树叶美吗?”孩子们兴奋地齐声回答:“美极了!”我又问:“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张启建 《中国德育》2004,(12):40-40
在一次县级教研活动中,我和参加活动的30多位老师一起听一堂二年级语文课。上课前,执教的老师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高兴!”学生的声音响亮而清楚。老师接着说:“那我们就转过身去,向客人老师问声好!”孩子们非常乖,齐刷刷地转过身来,十分认真地说:“客人老师好!”“同学们好!”在30多位老师中,仅传出了我一个人的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盛侠 《教育文汇》2005,(5):41-4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得那天下午,我刚踏进校同,就看到了这么精彩的一幕:操场上,教室的走廊里,孩子们都在吹泡泡。校园里飘着各种各样的泡泡,大的、小的、圆的、椭圆的,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大大小小、不同形态的泡泡连在一起,像一条条彩带,像一个个花环,漂亮极了!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边吹泡泡边喊叫着:“大的,我吹个大的!”“看.又飞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音乐韵律活动“苹果丰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愉快地做着各种“苹果”的动作。有的与同伴手拉手,有的变换着方向,孩子们都很投入。集体表演后,我像以往一样请部分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表演,其余的幼儿坐着欣赏。在舞蹈过程中,浦未来的一个动作给我一个启示,她是坐着欣赏的,在悦乐小朋友跳到果园果子时,她伸出了小手轻轻地喊:“来,我的果子!”是啊!何不请其余的孩子来做果树呢?这样游戏就更有趣了。表演结束后,我立刻请浦未来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孩子们高兴极了。“我们把椅子围成一个果园,留个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我班的教室原来在一楼,现在搬到了三楼。推开窗子,欣喜万分,前面一排排的平房和一大片的空地遮不住最前面的海。海蓝蓝的,接入云际。我禁不住喊道:“孩子们,快来看海!”“噢,我看到海了!”“真想去海边玩玩呀!”“我想去看海鸥和海燕!”……孩子们叽叽喳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你一定能说的!“请孩子们注意!注———意———”为了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我故意拉长声调,“张老师要出示第一幅图啦!”随着嘴里“3331”的哼唱,我快速按动鼠标。在孩子们“哇”的惊呼声中———〔课件一:一支铅笔飞快地旋转,终于定格在鹅黄色背景的屏幕上。〕“你看见了什么,想说些什么,都不要出声,默默地想一想,再举手。”生甲:我打开文具盒一看,咦!怎么多了一只铅笔?原来是图上的铅笔正在和我的铅笔说悄悄话呢!……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讲述心中的故事。这时,我看到一只小手颤颤巍巍地举过桌面,突然,好像被蝎子蜇了似的又缩了回去。这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一件新鲜事     
今天,我来到公园锻炼身体。忽然,看见一个老奶奶竟然穿着一件红色的短裙,正在“跳舞”。这情景把我给逗笑了。要知道,短裙向来都是大小姐、小姑娘穿的,怎么今天就让老妇人穿上了呢!真是新鲜哪!于是,我坐在亭子里,看着老奶奶跳舞。只见她双手叉在腰间,随着节奏,屁股一扭一扭的,很有节奏地跳着,她自己显然陶醉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有些飘飘然了。再看她的衣着,除红色短裙,上身穿着一件红衬衫,上面还绣着许多花呢!再一看,短裙上也绣着花,多艳哪!说实在的,这两件衣服和她那满是皱纹的脸实在不太相称。听旁边的人议论,说要是在过去,她不被人笑死才怪…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爱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学生们拎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过了一个双休日,倒像过了一个世纪那样漫长,这些孩子多么地想念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呀!早上,我一走进教室,孩子们就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季老师,我在家里想你的!”“季老师,姜波怎么还没来?”“季老师,我最喜欢你了!”忽然,一只小手伸到我面前来,噢,是盛琳,手里托着两块阿尔卑斯奶糖,一直举到我脸上,她的眼睛里饱含着喜悦:“季老师,你看,这两块糖是送给你吃的!可好吃了!”过了一会儿,只见陈实也从书包里拿出好几个果冻送给我。姜建锋则拿着一粒杨梅拼命往我嘴里塞。他们以最纯朴的形式表达着对老师的爱。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纯朴的感情啊!但身为老师怎么可以收孩子们的礼物呢?所以我把这些东西还给他们,推来推去,孩子们的东西是收回了,但脸上的笑容也同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背景说明]下午第一节是五(4)班的美术课,上课铃响后我像往常一样带领学生到美术专用教室上课。刚把学生领到楼下,校门大开,开进来一辆小型运输车。这时就听有同学轻呼了起来:“校服来了,校服来了……”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交谈着:“明天,我就可以穿校服了。”“我妈妈给我订了两套校服呢!”“这校服我不太喜欢。”“我喜欢红色。”一直等到了专用教室里,孩子们还在说着他们的校服。那么,我是继续今天正常的教学任务呢,还是……  相似文献   

19.
上好人生第一课去年9月的一天,一群叽叽喳喳刚入学的孩子被我带进学校大大的图书室,很随便地围坐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节日记课。我面带微笑走向孩子,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我转身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孩子们”,我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孩子们听了眼睛一亮。我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神气十足地说:“我家的小狗豆豆,今年半岁,小鼻子,小眼儿,小嘴…  相似文献   

20.
案例:“我把老师杀了!” 一堂语文课上。我们学到了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六”中的一篇短文:古时候,一个人背着大包袱骑着毛驴赶路,路边一个人问他:“你怎么不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那个人说:“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毛驴驮着我已经够累了,我怎么还能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这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那人究竟傻不傻?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就像开了锅,有的大声说那人傻。有的更大声说那人不傻,简直是在比声音大小。我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我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也好进行口语训练。于是,认为傻的正方、认为不傻的反方各选出四名代表,上台进行争辩。争论非常激烈,有板有眼,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可能孩子太小,对道理说得不是很清楚,也对对方的说法不服气,所以谁都不服对方。我想:看来只能让事实说话了。于是,我让反方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小胖双手端着讲台上的一张独凳,他大声说:“嗨,不重!”接着,我将教学用的扩音器放在了那张独凳上,这时,孩子们都看到了他手有点打颤,脸也憋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