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活动目的:通过庆祝活动,加深幼儿对祖国的了解。使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我们的祖国不仅大而且美,物产丰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活动准备:1.丰富一些有关祖国方面的知识;2.大型积木、礼物架和葡萄、龙井茶等土特产,幼儿制作的祖国“地图”、插塑的“长城”等;3.布置好“我爱祖国妈妈”幼儿画展。4.表演的幼儿化好妆。活动进行: (几个小朋友抬着一只大蛋糕,敲锣打鼓地出来) 主持人(由老师扮):小朋友,你们庆祝谁的生日呀?  相似文献   

2.
目的:1.通过活动使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妈妈的培育之恩,培养幼儿热爱妈妈、尊敬妈妈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准备:1.活动前组织幼儿制作五彩心形花环。2.让幼儿把自己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布置在“我在妈妈怀抱里成长”的专栏之中。3.事先约请一名幼儿家长有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训练幼儿灵敏性。准备:选四名幼儿扮蝌蚪,其余幼儿扮青蛙妈妈,背对背坐成内外两圈(内外圈间隔稍大点,以能使一名幼儿顺利穿过为宜)。玩法:全体幼儿边拍手拍唱歌,扮小蝌蚪的幼儿两手向身后伸直,上身稍向前倾,双脚做交替步,在双层圈之间行进。当唱到[15]~[16]小节时,四  相似文献   

4.
活动要求: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引导幼儿了解妈妈、阿姨等妇女的辛勤劳动与贡献;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交往能力;给家长创造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机会,密切家园联系。活动准备: 1.通过谈话使幼儿了解“三八”妇女节是小朋友的奶奶、妈妈、阿姨们的节日;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开展庆祝活动,并安排好活动内容;手工作业中制作好请柬,回家邀请奶奶、妈妈或阿姨参加班内的庆“三八”活动。准备好美术作品、小制作等礼物;做各种点心用的材料及工具;大红花若干朵。  相似文献   

5.
活动设计活动要求: 1.让幼儿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 2.初步激起幼儿爱父母的情感。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套婴儿生活图片、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2.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在出示图片前,先听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  相似文献   

6.
小班活动目的 1.让幼儿初步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2。学习粘贴小红花送给妈妈(奶奶),培养幼儿爱妈妈(奶奶)的情感。活动准备 1.约请幼儿的妈妈(奶奶)“三八”节来园参加联欢会。2.浆糊和剪好的花瓣。活动过程 1.老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拍手欢迎妈妈(奶奶),告诉幼儿,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奶奶、姥姥、阿姨、姑姑的节日。 2.教师抱来一个手拿  相似文献   

7.
设计:江苏东台市幼儿园 吴小青 评价:崔晓兰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小鸡的基本间架结构、激发幼儿创伤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具有童趣的小鸡形象。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门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我准备了几只小鸡,让幼儿精心喂养,培养幼儿与小鸡的感情,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形状、颜色,动态。 2.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小鸡头饰若干、棉花、圆形的腊光纸(黄色、黑色)、水彩笔,水彩笔  相似文献   

8.
目的:1.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协调能力。2.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准备:1.教师用的布袋一只,底部装拉链,可开合(如图)。2.幼儿每人一只布袋(由于幼儿的身高不同,布袋的长度有所不同)。3.皮球若干,障碍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过程:1.活动身体教师扮袋鼠妈妈,幼儿扮小袋鼠,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2.探索练习  相似文献   

9.
目标:1.喜欢在竹林里玩,尝试多种有趣的活动,体验野外活动的乐趣。2.提高听信号行动的能力,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准备:1.一片安全的竹林,事先藏好若干沙包。2.老猫头饰及小铃铛。3.录音机及音乐磁带。过程:一、扮演角色,进行准备活动1.教师扮演麻雀妈妈,幼儿扮演一群快乐的小麻雀。小麻雀们在妈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竹林。2.小麻雀在妈妈的带领下活动身体,如在竹林外舒展羽毛,摆动翅膀慢慢飞起来,在竹林里飞进飞出整理羽毛休息,等等。二、激发兴趣,自由探索1.引导幼儿讨论:今天小麻雀要好好练一练本领竹林里可以练什么本领呢?2.幼儿在竹林里尽情…  相似文献   

10.
音乐游戏     
目的:通过“看电视”游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愉悦身心。准备:①幼儿已准备好节目,教师把各个节目名称分别写在小纸条上,并折好。②准备一只较大的纸板包装箱(以能套进一幼儿为宜),去底和顶,套在一幼儿身上,当作电视机。在电视屏幕的一面,粘上一只小口袋,把折好的纸条放在袋里。玩法: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圆圈。音乐前奏起时,全体幼儿起立,手拉手走成一个大圈,扮电视机的幼儿站在圆圈中央。①-⑧幼儿手拉手边唱歌曲边按节奏朝顺时针方向走。  相似文献   

11.
龚柳 《幼儿教育》2002,(3):24-24
目的: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韵律美。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仿编。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准备: 1.图谱一幅(附后)。 2.小花蝴蝶、蝴蝶妈妈、小雨点等指偶。 3.音乐磁带。过程: 1.导入活动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乐意欣赏柳树各异的姿态,学习有序观察柳树的干、枝、叶,并积极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活动准备(一)选择合适的观察场地(与我园一河之隔的小学部东侧的河边上有一排姿态各异、枝叶茂密的柳树,且场地安全,适合幼儿观察)。(二)幼儿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松散,服饰是否便于行走。活动过程(一)出发之前,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师:春天来了,柳树妈妈都长出了许多新的树叶宝宝,这些树叶宝宝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评析:拟人化的语言是非常适用于小班幼儿的一种教学语言。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柳树妈妈”、“树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1.通过各种各样的玩绳活动,教幼儿练习立定跳远,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2.发展幼儿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准备:用绉纸编成的辫子绳每人1根(约1米长),青蛙头饰每人1个。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兴趣(发给幼儿青蛙头饰和绳子):教师扮青蛙妈妈:“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我们用彩绳  相似文献   

14.
区别“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第一节算术课。我在教小班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了以往只在课堂上讲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系列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理解数的概念。在上课之前,我先在室外布置了一架小桥,准备了许多片树叶,用绉纹纸圈起一个“池塘”,放了一些“鱼”和许多小红花以及鸭妈妈和小鸭的头饰。当游戏开始时,我以鸭妈妈的口气说:“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去郊游。你们看,有几个鸭妈妈,多少只小鸭子?”有的幼儿可以答出:一只鸭妈妈,许多只小鸭子。我又告诉孩子们:小鸭子出门要听妈妈的话,一  相似文献   

15.
一、扣纽扣目标:训练幼儿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培养自我服务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准备:妈妈穿上衬衫(不扣纽扣)。玩法:共分三组,每组都由爸爸抱着宝宝为妈妈扣对衫纽扣。先扣完者获胜。二、花样点心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准备:彩泥六盒,泥工板六块。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运用词汇:"1"和"许多"描述物体的多少. 3.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愿 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兔妈妈头饰1个、小兔头饰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蘑菇图卡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萝卜图卡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目的:在教师完整示范的基础上,幼儿学会折啄木鸟;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及动手能力。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手工纸,每组一把小剪刀;折纸范例“啄木鸟”一只;墙上贴好一棵树。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明确。亲子活动的目的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①面向全体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②促进每个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③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④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能理解、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2.准备充分。活动前,教师就要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规则和要求,准备活动材料,布置活动场地,有些材料或道具的使用方法还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玩圈的兴趣;2.发展幼儿跳、钻、爬的基本动作;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作的协调性。二、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呼拉圈、若干个小圈连接的“鱼网”一张以及录音机、磁带等。三、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韵律操。2.玩圈: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玩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讲讲自己玩出了几种方法,是怎样玩的。3.跳圈(1)分四组玩跳圈游戏;(2)将各组的跳圈游戏串起来玩。4.钻圈(1)幼儿自由组合分散钻圈;(2)钻长龙游戏:一组幼儿拿圈排成一条“长龙”,另一组幼儿钻圈,两组幼儿交换着玩。(鼓励幼儿可以想出各种钻的路线)5.爬圈(1)…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所指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活动"阶段;二是全体幼儿进行安静的非正规的"集体活动"阶段。在现实教育中,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产生了幼儿进餐和自主活动交叉环节的管理。【问题呈现】镜头一:《顾里顾不了外》时间:11:00~1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