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实施,意义十分重人,既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人举措,又是积极推进高水平人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加快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借豪搀抓概追,乖势两琪;木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人事。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  相似文献   

2.
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使高等学校人才队伍总体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才队伍得到壮大。但为发挥人才的巨大潜力,高等学校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重视人才引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增加人才总量;重视基础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空间,同时要重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来加快自身建设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针对当前高校人才管理上存在着的弊端,要通过人才评判标准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创新、用人观念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实施,意义十分重大,既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又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加快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宏观背景。加快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5.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北京科技大学通过“422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建设为抓手,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拔尖的高层次人才,迅速地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有效地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的介绍,探讨高等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与教师职务聘任制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论述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应当把握的几个关系,提出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并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七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2004,(4):4-9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实施办法.标志着新一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全面正式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对于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要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高质量人才和自主创新技术的支撑,其前提是自己必须首先能够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随着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国策,它首次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揭示了人才与国家富强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党中央依靠人才执政兴国和治国强国的坚定信念。高校要在人才强国战略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路与举措人才强校战略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整合资源配置,抓好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通过思想观念、工作途径和政策制度三个创新,以学科为依托,以课程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领导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李卫红(Ll)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人才强校战略研讨会上的致辞谢绳武(l.6)人才战略培养与引进并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何建坤(l. 23)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与对策郭香莲李建平(1,28)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动学校全面发展骆腾李建超李巧兰(z.l)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优秀创新团队孙和义(2. 10)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戴长亮周岳明侈.l)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张廷芳扎西(5.7)以师资队伍建设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形态的变化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异。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强校战略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人才队伍的层次性要求研究型大学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担负造就大师级人才的重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特”与体制的“统”之间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人才资源 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形势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更迫切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要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拟定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全面展开人才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方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同样人才问题,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面对新形势,许多高校及时地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如何应对挑战,也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推进人才强校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推进人才强校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同在,高校必须创新人才观念,确立“师本位”思想,树立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和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高等学校应当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技发展观,创新育人的教育、教学观。培养新时代新人才,首先教育自身要创新。传统意义上的一些观念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三项任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科技创新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让年轻人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哺育成长;以科技创…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强校”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师资队伍。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建设一支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曹艺凡  童锋 《高教论坛》2020,(10):40-43
从国家战略高度而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是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在实然层面,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存在人才引进容易、人才退出艰难、人才考核繁杂、人才评价单一等诸多共性问题;在应然层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树立特色、人本、规律、统筹、投入、均衡六种意识。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是制度、人才、环境和谐统一体,三者之间交互演化,导致系统螺旋升降。在新时代,高校要秉承充分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不断构建实施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职师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强校”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师资队伍。为此,要解决我国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师资总量不足,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管理机制不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凝聚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就整体而言,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数量明显不足,师资队伍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队伍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及年龄结构等仍需进一步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本文围绕着丈化、制度和效率及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问题,对如何实现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