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晨报·诗镌》创办于1926年4月1日,在后来的新诗史叙述中,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新诗格律、音节的实验上,这似乎是一种已被“锁定”的常识。然而,《诗镌》的诞生恰恰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不久,创刊号上也集中发表了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回应惨案的诗文。按照闻一多的说法,“铁狮子胡同大流血”之后《诗镌》的创立,不单是一种“碰巧”,更有诗学上的内在相关性。回到历史的语境中,梳理闻一多等人在“三一八”前后的政治参与、诗学思考和特殊的诗体实践,能更完整呈现《诗镌》群体新诗“创格”的意义,也能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20年代中期剧烈历史变动对新诗观念和感受方式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文  张旭 《云南教育》2011,(22):40-48
十、从“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到“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 1.由“一二·一”惨案引发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李宗黄指使国民党党徒、军官总队、三青团暴徒百余,在省党部调查统计室主任查宗藩、青团云南支部秘书兼宣传股长周绅带领下,携带铁条、刺刀、手榴弹,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主战士,是蜚声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可歌可泣的一生,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闻一多先生精神不死”9个大字,并注明写条幅的时间是“1946.7.15”,条幅旁还有说明,说“这是某同学用闻一多先生牺牲时的鲜血写的”。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用闻一多先生的鲜血写成的条幅》,详细介绍这血写的条幅。读罢令人思前想后,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是“五·四”和“一二·九”以来中国学生运动史上最光辉的日子,是中国人民难忘的惨痛纪念日,昆明南菁中学教师于再、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西南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联四烈士以及昆明市各校受伤的同学,为了反内战,争民主,用他们的鲜血谱写了这一辉煌的斗争篇章。 “一二·一”惨案震惊了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写诗文悼念四烈士,用诗文控诉国民党反动政府。一九四六年三月,昆明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一二·一惨案”死难烈士荣哀录》,其中收录诗歌八十余首,这些诗歌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群众性创作的珍贵诗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一读的战斗诗篇。  相似文献   

5.
在秀丽多姿的昆明师范学院东北隅,有一座青竹掩映,翠柏环绕的“一二·一”四烈士陵园。与烈士墓在一起的,还有闻一多先生的衣冠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悼念。在烈士墓前,人们不禁想起在“一二·一”民主运动中英勇牺牲的四位烈士,想起拍案而起的闻一多,更想起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党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7.
“一二·一”运动,继承发扬了“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本文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当代青年应向工农群众学习,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三个方面阐述了继承和发扬“一二·一”运动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注释“何妨一下楼”时说:“闻一多晚年很少下楼,人们称他‘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先生有“晚年”吗?晚年是指“老年人一生中最后一个时期”(《现代汉语词典》),而“老年”又是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该册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1.《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洲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2.组诗创作背景: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国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州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  相似文献   

10.
师陀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在《师陀全集》中仅收录其中的《雪原》(前9节),近期解志熙发表《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披露了他新发现的《雪原》(后9节)及《争斗》,最终完成了"三部曲"的全部发掘。但解文对刊发《雪原》的《学生月刊》、《争斗》未完成的原因等问题的论述有错讹,应予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彪炳千秋启后人———“一二·一”运动纪念馆简介“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成学校之一)校园东北隅,占地面积4936平方米。建成于1985年10月,由邓颖超同志题写馆名。这里安葬着1945年在“一二·一”运动...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四册第八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引用了闻一多先生生前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准备象李先生一样,……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可是,备课时,我参阅了《最后一次讲演》(下称“讲演”),却是这样说的:“我们随时象……”,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早期诗篇《醒呀》,《闻一多全集》失收。根据这首诗后闻一多所写的附记判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五年“五卅”爱国反帝运动暴发后不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之际,一部记载“一二·九”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我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光辉一生的《蒋南翔传》问世了。这是继《蒋南翔纪念文集》、《蒋南翔文集》、《蒋南翔教育思想研究》出版后,又一部反映蒋南翔一生事迹的重要著作。这对于继承发扬我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继承发扬蒋南翔教育思想,继承发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自“一二·九”运动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解放初期,蒋南翔同志一直站在我国青年运动的前列。“一二·九”运动中他在由…  相似文献   

16.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17.
烈士回眸应笑慰参与“李闻惨案”凶手蔡云祈伏法记●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李晓奇一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既是革命家,又是教育家,还是大众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以后,他在政治上进一步靠拢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及民族民主运动。他的教育思想和艰苦办学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九十周年诞辰(10月18日),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和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研究室合编了《陶行知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卷首有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宋庆龄同志的题词手迹,周恩来同志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18日,西南联合大学学生的老朋友霍华德·海曼旧地重游来到昆明师范学院。那天,他偕同夫人怀着诚挚而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和“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与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结束不久,昆明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运动。作为当时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是如何对待这次学生运动的?他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这次学生运动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是“一二·一”运动史的研究中需要给以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还在“一二·一”运动初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在一份情报中,对刚刚就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曾作了这样的分析和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