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静 《新闻爱好者》2011,(16):128-129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作品历来被影视导演所青睐,她的作品多次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本文将以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与许鞍华导演的同名电影《半生缘》为例,结合小说作为语言艺术和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通过探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与影视改编的区别与联系,为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耐寒 《新闻世界》2010,(5):196-197
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近些年再次掀起改编为电视剧的热潮。张爱玲的小说与改编后的电视剧在传播的表达方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也成为评价改编电视剧优劣的影响因素。我们应在全面认识张爱玲小说及其改编电视剧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忠实原著"说,结合改编电视剧的当代性,给电视剧改编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播手段的电影,可以看做是一种传播过程,也可以成为艺术的载体。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就成为剧本创作的重要源泉,又因其是"二次创作",更会使电影变为全新的艺术品。随着社会的变迁,读者对于张爱玲的理解也进入新的层面,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已满足不了受众的需求,于是乎,张爱玲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作品在几十年中.不断地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其中不乏大师却鲜有成功。有多少人能穿透张爱玲的聪明?了解她要聪明,又要批判聪明.感受到聪明给她带来虚荣.及虚荣给她造成的矛盾和痛苦[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讲述了一群爱国学生刺杀汉奸未遂反被处决的悲剧故事。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在淡化了原小说中刺杀汉奸的那种激扬的爱国情绪的同时,又对原小说故事情节进行了扩展和增添。改编对于作品合理的延伸使原故事中对人性关照的主题在电影中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需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为基础,并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之间始终是“源”与“流”的关系,作为“流”的改编作品必须尊重和维护作为“源”的母体作品的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对民间文艺作品进行改编及使用改编作品时,遵循尊重精神权利、实现惠益分享、法定许可制及使用登记制等制度,是实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厘清相关利益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玉 《新闻世界》2014,(8):266-267
近些年,大量文学著作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先后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作品。其中孙道临导演的电影版《雷雨》及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版《雷雨》最广为人知。这些影视剧作品的改编对原著的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编剧和导演的"现今视界"的深刻影响,从而带来对原著阐释的差异化,本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影视剧《雷雨》的改编效果的分析,探讨影视作品中对文学名著改编的手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编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使作品改编的合法性边界难以判定。受改编权控制的改编行为应与借鉴、复制、修改行为相区分。一方面,改编作品建立于原作之上,与原作之间的"实质性相似"能将改编与独立创作的"借鉴"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改编作品对原作的"独创性"改变,使其超越了"复制"的范畴。出于对表达自由的尊重,改编权的范围受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合法的改编应获得原作著作权人的同意,且在对原作内容进行改动时不得损害原作作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12.
淳子 《图书馆杂志》2011,(6):97-104
淳子,上海女作家,著有散文、小说、剧本等200多万字;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 1993年,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足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张活生生的城市地图,于是,饶有兴趣地把张爱玲与城市的关系作为一门显学来把玩。  相似文献   

13.
台湾资深出版人、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先生在他的自传<逆流而上>中谈到张爱玲,不无自豪地这般写道:"从1966年四月,<怨女>在皇冠连载而后出版单行本,我们与张爱玲,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合作情谊……张爱玲的全部作品,都由皇冠独家出版."  相似文献   

14.
前一阵影院在上映据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我便把小说找出来重读了一遍。不愧是张爱玲,她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一个情感与内涵都极丰富的故事,一部几乎只有事件推进、极少内心冲突的报告文学式的短篇。张吝于笔墨,故意不去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那是抗日的大义与男女私情间的挣扎,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社会事件、新闻人物被改编成不同类型剧作题材,分析其优劣。通过研究改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问题,完善和发展剧作题材与新闻事件关联性的理论,对现代舞台剧和影视剧选题策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在以后的剧本创作中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而成。改编过程中,将作品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然而,对诸多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7.
连环画是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文字为绘画奠定基础,规定题材内容;绘画以视觉形象与文字相配合,完整地体现作品内容,两者是组成一本连环画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并不重视连环画文字改编,说什么改编连环画容易,不过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照猫画虎”、切切块,分分幅而已。又有人说改编长篇较难,改编短篇简单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是不公允的,也是对连环画文字改编的一种曲解。我认为把一部作品,改编或移植成另一种姊妹艺术,不论长篇还是短篇,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艺术特点,剪裁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才能编绘出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生命力的作品。下面谈谈自己在连环画文字改编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张爱玲与庄信正往来信函发现,庄信正视张爱玲为导师,不但尽可能地为张爱玲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还为张爱玲的写作生活提供方便和建议;张爱玲则视庄信正为信得过的朋友,毫不保留地对其付出了自己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作品是一扇阅读“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广告的描写。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文集》所收录的93篇(部)作品中,涉及广告描写的作品有44篇(部),占作品总数的47.4%;在全部作品中,使用广告的频率为162次。②透过张爱玲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影视界广泛兴起的"IP"改编热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具有现象代表性的作品的诞生。本文从新时期下陕西作家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情况入手,通过对新时代陕西作家群体的作品地域共性进行分析,论证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品不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文学性来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对影视改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阐述新时期下陕西作家影视影响力发展转型的现状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