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险投资的风险成本效用是风险成本可被转化为预期效用收益。风险投资的不同委托代理关系类型是风险企业的风险成本转化为预期效用收益的途径,风险投资的风险成本转化绩效的评价指标是风险代理效率,风险代理效率模型可反映风险投资的风险成本转化为预期效用收益的绩效水平。绩效改善途径是促进不同风险成本的演化、降低风险代理成本、建立资本市场以及委托人和代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条件下,委托人如何激励并约束代理人的理论。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未来政府和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可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解决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要侧重在明确委托人和慎重选择代理人、细化考核目标、赋予代理人相应职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和监督,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又称为委托代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代理问题的类型总结了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立高校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制度,资产所有者是委托人,高校经营者是代理人,如同企业核心问题一样,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与约束代理人,实现其有效的组织和生产活动,规避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达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全员聘任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其兼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存在。要实现理性的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学院应在认识并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委托人问题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通过明确契约,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途径努力消除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员聘任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其兼职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然存在。要实现理性的委托-代理关系,独立学院应在认识并解决其本身存在的委托人问题的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通过明确契约,实施激励、约束机制等途径努力消除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 ,委托人远离企业 ,通过委托代理关系而形成的合约来治理代理人。由于这种合约的不完备性、合约各方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 ,进而决定了委托人要想出一个“招” ,这就是“公司治理” ,来维护公司的合约关系。公司治理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管理机制 ,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 ,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其中 ,激励约束机制是维护公司的合约关系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家激励理论的简单评析 有关企业家激励理论的文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一个对代理人激励的方案(这一方案中给代理人的支付是可观测变量如利润的一个函数),使得在满足代理人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下使委托的收益最大化。第二类是在不完全合同的框架下,讨论产权的归属对参与方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存在着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处理好高校、导师、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并具有有别于其他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当代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负责制存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指导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实施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应该澄清委托代理角色定位,明确责权利,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转嫁代理风险,用委托人的权力约束代理人的权力,利用长期代理目标进行重复博弈,强化研究生导师声誉激励,正确考核研究生导师工作绩效,合理解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加强研究生导师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普遍存在着风险投资家显性激励不足,风险投资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手段,为了规范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有必要进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建立激励约束的博弈模型,使风险投资家在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契约设计实现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风险投资公司应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显性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安全外包过程中由于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促使代理企业积极地完成外包服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信息安全外包激励机制进行建模,分析信息资产价值、入侵概率、信息安全环境、代理人成本系数及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度等因素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得出企业信息资产价值和入侵概率对固定酬金及补偿系数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企业的信息安全环境、代理人成本系数以及代理的风险偏好度等因素均对补偿系数呈负向的影响.委托企业可以据此合理设定外包合约中的固定酬金及补偿系数,以最大限度激励信息安全外包代理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带来了代理关系,如何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代理成本,一直是管理者们努力探索的主要问题。文章在阐述代理成本理论及形式的基础上,着重从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以期对企业的实际营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什么是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契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 ,即在交易过程中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被称为代理人 (agent)而另一方则称为委托人 (principal)。参与人在动态博弈中的行为可能完全不同于静态博弈中的行为。这一结论对于委托代理关系而言 ,同样是成立的。道德风险是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问题。类似锦标制度的激励合同可能是解决委托人道德风险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如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委托权的分配就复杂得多了 ;此时 ,最优委托权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风险态度的问题 ,而且还要考虑到激励问题。经营者之所以是委托人 ,是因为经营者的行为最为重要又最难监督。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尝试把文化和当代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论述了华人企业的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认为华人企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关系”和“情”起了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家族经理还是非家族经理,他们对家族利益都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能够较好地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是,“关系”和“情”的潜在激励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华人企业规模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要求委托人必须找到一种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沿着委托人所设定的目标努力工作。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起到积极作用,激励代理人谋求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由于在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时间较短,相关法律不健全,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不对称信息下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中的激励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业主与监理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分析了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双方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为了促使监理单位努力工作,使工程建设符合业主利益,有效途径是健全激励机制。通过介绍两种常见的报酬方案:预算报酬合约和线性报酬合约,研究了业主如何选择和设计激励合同。将激励机制引入监理合问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道德风险,为我国监理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詹森(Jenson)和威廉·麦克林(Meckling)在其合著的论文中对代理学说作了系统的描述,首先将代理成本引入到公司理财领域。代理成本理论对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在西方成熟证券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实证性检验,本文从股利政策代理成本理论的渊源出发,探讨了股东们如何通过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来缓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个股和系统性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显著加剧了股价未来的个股崩盘风险,但会降低系统性崩盘风险;代理成本过高的公司,个股崩盘风险与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显著为正,而低的代理成本组中企业风险承担行为能有效降低系统性崩盘风险;高的机构流动性公司中,企业风险承担行为能显著降低个股崩盘风险,而低的机构流动性公司则相反;高代理成本和低流动性的公司,风险承担行为更容易引发个股崩盘风险,而在低代理成本和高流动性的公司中,风险承担行为能有效降低系统性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19.
EVA奖金制度与年薪制是现代公司激励机制中的两种重要模式。基于这两种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它们在激励兼容、激励程度、限制去职风险、股东成本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EVA奖金制度比年薪制更具有激励的有效性。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创建中,我们应积极引进EVA思想及其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