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目前文摘编写规则中要求一律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的规定作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从汉语角度看,对中文摘要“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的要求往往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和前、后句衔接不顺畅的后果.至于对英文摘要一般要求使用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的情况,似乎与目前国外发展趋势不太吻合.建议对现有的有关编写文摘的国家标准作适度修改或颁布一个补充规定,放宽对人称使用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王红松  唐芬 《图书馆论坛》1996,(6):24-25,18
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作者文摘的编写有明确的要求,但目前作者文摘中的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图书情报工作》等6种图书馆学期刊的作者文摘,以《文摘编写规则》为依据,指出图书馆学期刊作者文摘中存在的8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是整篇文章精华的浓缩,短小精悍,信息量较大,独立性较强,可以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其重要作用而受到读者和情报人员的广泛关注及高度重视。实际上,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西方就出现了类似“摘要”的概念[1]。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 214-1976标准,对摘要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说明,认为摘要是对原文献内容准确、扼要而不附加解释或评价的简略的表述,同时对英文摘要的写法也做出了规定[1]。1986年,我国国家标准局也颁布了《文摘编写标准》(GB6447-86)。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分析文摘研究者、学术性期刊、几种相关标准对文摘篇幅的不同看法和要求,针对《文摘编写规则》等对文摘篇幅具体的量化指标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困难,提出以规则控制文摘篇幅而不是硬性规定文摘的字数。同时以《石油学报》所载作者文摘为例,分析在实际文摘编写中,进行结果的分析评价而带入《文摘编写规则》第6.1条所不允许的“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的4个表现。  相似文献   

5.
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常见错误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常见错误,以国家标准GB6774-86为依据,以作者来稿或刊发论文中的18篇文摘为实例,归纳出七方面错误(字少错选类型,结构要素残缺,摘要特点丧失,开头冠以“本文”,未用第三人称,雷同文题、引言,字多分段叙述)进行辨析。继而指出,错误的根源在于有关作者、编者思想重视不够和缺乏相关知识,而纠正错误的办法是在摘要编写和编辑加工时,严格区分摘要类型遵守写作规范,吃透论文精神,反复推敲论文所及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文摘要的编写,究竟应该以第一人称的语气编写,还是应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表达?虽然,国家的有关标准做出了相关规定,但纵观各学术期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甚至同一本期刊中,摘要的式样也是花样纷呈。出现这种现象,与究竟以第一人称还是以第三人称之争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学术论文摘要的编写是否真的需要出现人称?“摘要”与人称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英文摘要的编译,必须符合《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的各项要求,作者以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常见的一些问题,并以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张健 《编辑科技》2000,12(4):57-59
英文摘要的编译,必须符合《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的各项要求,作者以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常见的一些问题,并以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论文中 ,摘要是方便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主要途径 ,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判断有无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再者 ,文摘报刊、数据库可将摘要作为二次文献采用 ,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摘要质量高 ,文摘报刊或数据库对摘要可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即可直接利用 ,避免重新编写而可能产生的误解或疏漏。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推进 ,撰写英文摘要有益于同行国际间的交流 ,扩大期刊的知名度 ,提高论文在EI、SCI等检索工具中的收录率和被引频次等。因此 ,英文摘要撰写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引频次和期刊的知名度。本文遵循国际惯例 ,探讨英文摘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摘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图书情报专业17种核心期刊文前摘要的统计分析发现: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文前摘要普通存在着指示性文摘过多、篇幅短、信息量少、人称使用不规范等情况,这是由学科性质、文章内容、作者意识、编辑要求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建议图书情报界要开展文摘标准化讨论,提高作者认识,而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的编辑更应做出表率,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30日,北京某报一版刊发了"五一"长假期间北京天气情况的报道.该报道的标题是"京城五一沙尘‘休假'",其中"沙尘‘休假'"这一说法不妥当.  相似文献   

12.
伊人 《编辑学刊》2012,(4):31-32
正我在一篇文章写到"‘有木有'、‘伤不起'、‘Hold住'之类,轻飘飘的无内涵可言,犹如风乍起,飘散出几片语词的碎屑。不过,来得快往往去得也快"。有年轻朋友说,你对当下流行词好像有偏见呵。我想了想,"偏见"或许有一点吧,不过不  相似文献   

13.
夏帆 《湖北档案》2011,(4):17-19
档案馆藏"三多三少、四缺乏"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档案收集工作为人诟病.和宝荣先生在编<档案管理学>一书时也说:"‘档案收集'一章本来属于薄弱环节……给人以‘初见其人乃瘦生'之感".[1]不仅是说"档案收集"这一章节很难写出特色,同时也反映出"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确实很大.  相似文献   

14.
王巧凤 《出版参考》2005,(11):46-47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从而催生了文学精神从‘审美'到‘泛审美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和徐州同时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专门致信祝贺.新华社通稿写道:"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88年,该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目前,形成了徐州、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描述建国初开展的"批判<武训传>运动"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指明这是建国后"以<人民日报>为核心,发动、引导"的第一场思想改造运动,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场所'进行‘表达、检验、相识',进而铸就党所倡导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改造模式.而这一模式又成为日后进行思想改造运动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7.
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的正确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文科学术论文的作者尚未真切认识到摘要对于论文传播的重要性,很少去精心筹划摘要的布局谋篇。其实,在底线要求上,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从独立性看,摘要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说,一般应当避免作者认为、本文认为之类的主观陈述;第二,从自含性看,摘要是精彩论点的浓缩表达,也应避免通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之类的机械句式。在高端标准上,则须把摘要写得像短文一样可以单独而又自足地被阅读。文科学术论文摘要在法上有章可循,在写上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的问题 由于作者对英文摘要写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驾驭英语的能力不强等原因,现在英文摘要的质量越来越差,很多学术期刊甚至开始取消这个项目.学术论文不附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可读,都会令人对其科学性与可信度产生质疑,影响论文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载和被重要文摘刊物摘引.笔者查阅多种学术期刊,发现很多学术论文作者对摘要的写作原则、方法及国内外有关摘要写作的惯例和要求缺乏了解.在撰写的英文摘要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符合Ei收录要求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技学术期刊要成为SCI、Ei、ISIP等国际著名文摘要必献检索机构的收录源刊,重要条件之一是英文须符合它们的要求;但由于科技学术期刊通常刊载众多学科的论文,而英文摘要编审者只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所以,不少刊物论文的英文摘要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3].为了提高英文摘要的编写质量,这里介绍<湖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在英文摘要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做法,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