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热浸提法提取立顿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选取液固比、溶剂浓度、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指标为影响因素,以茶多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表L16(45)设计试验条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固比>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20∶1、提取温度80℃、浸提时间30 min、乙醇浓度75%,在该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茶叶质量的17.23%.  相似文献   

2.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3.
超滤膜分离技术提取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的茶梗为原料,联合采用超滤法和沉淀法,水浸提其中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80±3)℃,料液比1∶20,浸提时间40 min.使用10万分子量的超滤膜,在25℃的温度下,驱动压力0.15 MPa,料液比1∶80下进行超滤,使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得到保留的情况下有效地澄清了茶汁,改善了茶饮料的感官品质.进一步探讨了金属离子沉淀法自超滤后茶汁中提取茶多酚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沉淀提取条件:Zn2+为沉淀剂,Na2CO3溶液调节pH=6.00,茶多酚的沉淀率为91.7%,纯度97.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蒸馏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料液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四因子与茶多酚提取率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75℃,超声波提取时间为34min,超声功率为348W,液料比为22:1V/W时,茶多酚提取率达到29.0557%,与最佳值(29.0592%)基本吻合。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与毒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甘南沙棘叶为原料,利用正交法优化了乙醇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微波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沙棘叶茶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时间3h,乙醇浓度70%,温度60℃,料液比1∶50(g/mL),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1.3%;微波提取沙棘叶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300s,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50%,微波辐射为中高火,茶多酚的平均得率为16.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25%.比较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微波法提高了沙棘叶中茶多酚的得率,且明显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提-沉淀联合方法提取茶中多酚类物质,考察浸提时间、沉淀剂的选择、pH值、溶剂用量等参数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取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65%,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次数2次,选择氯化锌作为沉淀剂,m(氯化锌)∶m(茶粉)=0.2,转溶pH值6~6.5,转溶时间小于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产品提取率大于10%,纯度大于95%.最后,确立了以茶末等茶叶生产脚料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综合工艺流程,为工业化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使用纯水、乙醇水溶液及乙酸乙酯为溶剂,对茶叶中的咖啡因及茶多酚进行综合提取,避免了常规方法中有毒试剂氯仿的使用。系统考察了溶剂浸渍次数、加入量及萃取时间对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综合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常熟"沙家浜"粗绿茶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功率对茶多酚和茶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确定茶多酚和茶多糖的超声-微波辅助联合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1:30(g/mL),微波功率80 W,固定超声功率5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0.57%,茶多糖得率为3.25%.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Imidacloprid in processed tea and tea liqu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idacloprid is a newly introduced broad-spectrum chloronicotinyl insecticide and will find its wa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Asia.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he fate of imidacloprid in crop plants is lacking. The degradation of imidaclopnd in processed CTC tea and tea liquor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which imidacloprid was applied at recommended application rate (30.0 g a.i./ha) and twice the recommended application rate (60.0 g a.i./ha) for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Imidacloprid was rapidly dissipated in processed tea following first 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t all application rates and had half-lives of 0.9 1-1.16 d with the residue in tea liquor found to be below detectable limit on 3rd day sample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imidacloprid is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nd will not pose any residual toxicity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对茶寄生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分析.茶多酚是混合物,由于各种茶多酚结构相似,较难分离.没食子酸(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多酚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了EC、EGC、EGCG、ECG 4种茶多酚,4种茶多酚在15 min内达到有效分离,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0.0360%,回收率为95.2%~104.2%.实验结果表明,茶寄生样品中只含有茶多酚中的EGC,其中云南粗茎茶寄生样品中的EGC含量略高于云南细茎茶寄生样品中EGC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4.
茶叶质量量化评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评定的理化标准入手 ,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的理化审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武夷岩茶和1种绿茶的18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总氮:28-37mg/g;游离氨基酸:42~50mg/g;总糖:420-498mg/g;还原糖:232-298mg/g;茶多糖:182~246mg/g;茶多酚:92~158mg/g;茶咖啡碱:17~48mg/g;类脂类:19-34mg/g;钙:3.6~4.6mg/gi;总磷:2.2~3.7mg/g;镁:1.7~2.2mg/g;锰:0.45~1.24mg/g;铁:0.19~0.66mg/g;锌:30~60μg/g;铜:14~20μg/g;镍:痕量,硒:12~19μg/g;Vc:0.46~0.5mg/g和1.4~2.0mg/g(鲜茶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茉莉酸甲酯诱导来提高茶叶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为新型花香红茶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创新要点:首次将茉莉酸甲酯应用于诱导茶叶香气品质提高,初步验证了茶叶香气品质提高的本质原因:相关酶活性提高,基因表达上调。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对红茶香气进行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解吸附分析,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茶鲜叶中香气相关酶基因表达。重要结论: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茶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上升,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下降;PPO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上调,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下调。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茶鲜叶能明显提高由其制成的红茶香气品质,且萜烯醇类和萜烯类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优质名茶品牌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创新过程。地处湘赣边境罗霄山片区攻坚扶贫特困县之一的桂东县,具有创新茶品牌的特有区域比较优势,桂东人也创造了一套塑造优质品牌茶的方式方法,使桂东玲珑品牌茶呈现出布局科学合理,产品结构优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茶农参与;依靠科技创造品牌,建立严格质量监控和追溯制度发展品牌的特点。桂东人应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新战略机遇,继续扩大创新品牌优势,抢占更大国内外茶市场。  相似文献   

18.
"茶"漫谈     
从茶的历史,成分,制法、药理作用和社会作用,阐述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最早发现、种植茶树和饮茶的国家,从香飘四海的茶叶到古朴典雅的茶具都表现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本文根据唐诗及有关史料介绍了唐代茶叶和茶具的种类,不仅反映出唐代茶业的兴盛及饮茶风气遍及大江南北的事实,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水-甲醇-乙酸-二甲基酰胺(70:30:0.05:0.25,V/V);色谱柱温:25℃;进样量:5μL;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扫描波长:210~400 nm;检测波长:274 nm.方法变异系数小于3.96%,回收率为90.62%~103.8%.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咖啡因含量分别为19.92 mg/g和28.5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