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山西省11个地市1816户20岁以上的农民、21个地县体委进行了内容涉及农民的体育意识、健身内容与形式、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经济条件等的调查,分析了农村体育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村体育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广东省农村体育现状,如农村体育的组织与指导、农民体育参与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条件、农民体育活动、农村体育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特点,提出广东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以中心镇为中心,辐射偏远乡村;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龙头,带动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本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部六省24个县(市)的30名专家、学者、干部和48个乡镇288个自然村的农民进行了内容涉及农民的体育意识、健身内容与形式、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经济条件等的调查,根据中部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日标,提出了发展中部地区农村体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调查法对江苏沿海地区农民体育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农村体育人口比例较小、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严重、经费不足、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农村体育组织不健全等是制约江苏沿海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发展的主要因素。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农村地区农民体育健身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是:加强舆论与宣传力度、构建面向大众的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加强农村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体育的指导、建立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探悉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机制,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健身的时间保障问题、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以及农民的健身计划的执行问题等对农民的体育健身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颜敏 《体育世界》2014,(10):51-53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意识等进行了分析。根据论述和调查的结果,提出适合成都市郫县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的对策是:促进农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大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完善体育意识,培养农民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加强成都市体育局对农村群众体育的管理;利用学校潜在的资源,延伸学校体育的功能;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苏北农村泗洪、涟水、沭阳、盱眙、宝应、洪泽等六县市的乡镇农村实地考察发现:农民体育与城市体育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体力劳动就是体育活动的陈旧思想依然存在;消极的生活方式占用了农民的休闲时间;项目选择较少,形式单一;锻炼时间无保证,受季节性影响;场地器材严重缺乏;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人口较少,以老年人为主;缺乏体育指导,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建议: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体育消费水平;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广纳社会力量;加强政策引导力度,掀起农民健身热潮;健全农村社区体育组织,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注重农民体育骨干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以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建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推广;加强农民体育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三月三”歌圩运动会对当地农村体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会在调动农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体育交流、传承传统体育和丰富农村体育内容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农民身体素质,而且在丰富农民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以定西市安定区7个乡镇14个行政村的农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体育科研方法,对定西市安定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农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体育健身的观念存在偏差;农村经济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压力过大影响着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农民体育健身消费主要处于实物消费的初级阶段;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和设备相对匮乏.本文认为定西市安定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应基于当地的文化特征、经济基础、农民年龄组成等相关因素,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体育健身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中小学的体育资源,拓展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空间;培养农村体育骨干人员,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开始由"全运战略""金牌战略"转为"农村战略",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本文以闽南地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主要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析了闽南地区农民体育参与现状,揭示了影响闽南地区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为各级体育部门实现农村体育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大连地区102个行政村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度和态度、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产生的锻炼效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农村体育消费、建设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农村体育锻炼人口、农民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大连地区继续执行和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供依据,更好的促进大连地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意识等进行了分析.根据论述和调查的结果,提出适合成都市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的对策:促进农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大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完善体育意识,培养农民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加强成都市体育局对农村群众体育的管理;利用学校潜在的资源,延伸学校体育的功能;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农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是影响农村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运用问卷法、现场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所有61个革命老区县的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识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北革命老区农民对体育的各种功能认识层次较浅,但乐于参加有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各种简单、易于开展的常规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受到革命老区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陕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为研究我国农村体育和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巢湖周边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巢湖周边地区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和需求不足,持久的体育行为还没有形成,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农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农民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农民健身意识与农村体育设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凸显。而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等措施则是解决矛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苏北地区谢湖村为个案,采用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大众传媒对农民体育传播的缺失及对农民体育发展造成的影响.大众传媒在农民体育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大众传媒设施缺失、功能缺失、意识缺失等,提出了大众体育传媒对农民体育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及策略。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面临体育锻炼人数减少和体育人才流失、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流失、相关管理体制缺位等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机遇:产业兴旺、农民工回流,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健全机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善治乡村、加强领导。提出发展策略:加快农民致富,夯实农村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村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体育设施;繁荣体育文化,培牢农村体育发展根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融合城乡体育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体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村社会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农民的体育锻炼现状、农民对体育的认识状况以及农民的体育消费状况等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