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统宇  吕强 《新闻与写作》2004,(3):16-17,26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入学考试的命题人员之一,笔者将中国青年报“文化”版上的一条消息《川江号子,落寞的干古绝唱》(2003年10月14日)选入今年的考题,作为考生们分析的材料。“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川江号子,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  相似文献   

2.
川江号子不会、也不应该发出呜咽之声。凡听到过川江号子的人都有感触,声声川江号子,从赤裸着身体、像虾一样弯着腰,背拉纤绳艰难前行的纤夫们口中冲出,那种高吭激越、撼山震水的旋律;那种撩人心尖、撼人心魄的力量,顿时便将眼前的山山水水一下予震荡得远了,徒留下那起起伏伏、颤颤悠悠的号声,久久地回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然而,1924年6月19日下午,在四川省万县城对岸的陈家坝,人们确确实实听到了呜咽的川江号子!事情的起因是由一艘英商太占洋行的“万流”号轮缓缓驶来,最后停泊在陈家坝码头后引发的。“万流”号轮到达这里时,只见沿江已…  相似文献   

3.
朱幼棣 《青年记者》2002,(12):12-13
你多资历走过三峡。写过系列报道。报道过三峡的生态环境、移民问题,采访过绞滩站、航道工、女子信号台,甚至还深入到大坝的基坑里。这些好像都是遥远的过去了。而现在你已经不再倾听也不再笔录——因为你不再在新闻界从业。  相似文献   

4.
感受神农溪     
神农溪地处湖北巴东长江三峡山水画廊中段,是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因发源于原始森林神农架南坡而得名,全长60公里,相对落差2900余米。沿途接纳了17条溪涧汇聚而成,溪流两岸山峦耸立,景区面积57.5平方公里,历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  相似文献   

5.
袁清 《湖北档案》2015,(2):13-14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憧憬长江航道美好未来之时,荆楚儿女与这奔流不息的大江的传奇故事,也从未被我们遗忘。200多年前,我省就有人自掏腰包,整治长江三峡航道。他叫李本忠,是清朝时期湖北汉阳巨商。他为何愿自掏腰包办"公家"的事,36年辛劳不辍,直至81岁高龄?他有哪些先进的治滩理念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秭归县档案馆馆藏的李本忠撰写的《平滩纪略》,很好地回答了这些  相似文献   

6.
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唯有上自四川宜宾下至江苏浏河口的2687.6公里干流航道极具“舟楫之利”,被民间誉为“黄金水道’”。如同一条粗大的动脉,长江干流航道西伸天际、东达大海,给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的长江流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50岁以下的人,知道卢作孚的可能已经不多。可是在建国前,他和张之洞、张謇、范旭东曾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1938年,是抗日战争的艰难年代,日寇大举进攻中国。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国迁都重庆。斯时从沦陷区到内地交通极为不便,长江航道就成了一条重要的交通命脉。可是长江上游航道,由于受到三峡瓶颈的阻塞,高吨位的船舶不能通航。受此制约,一时间竟有10万吨计的军用器械和机器设备以及大量国民党公务人员、逃亡民众被滞留宜昌。当时,怎样尽快地将这些物资和人流疏散到内地,就成了国民党当局的当务之急。时任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卢作孚,临危受  相似文献   

8.
报载,西南交通大学电化教研室摄影员尧茂书在漂流长江中不幸遇难。他为探索自然奥秘而献身的精神,曾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同时在人们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漂流长江有什么意义?考察长江为何采用漂流的办法?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它从世界屋脊下来,奔腾万里到东海。五千四百米的落差,险滩密布,暗礁林立,激流如沸。仅云南中江街到直宾新市镇一段,九百公里河道中便有险滩四百多个。不少险滩,落差都很大。  相似文献   

9.
三峡的山水以它的奇险、壮美一直备受众人瞩目,随着考古方面“长阳人”化石、“巫山猿人”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以及新近发掘的巴东旧县坪六朝晚期至南宋的连续性县城遗址,充分展示了三峡辉煌的古文明成就。千百年来,先民英勇地与激流险滩搏击,开辟航道,以利舟楫,遂有李白的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全球功率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翻开了三峡历史的新篇章,三峡文化也因此更加受到世人的关注。对三峡文化的研究,鄂川渝学界的学者已致力多年了,大部分著述成果和重要资料于2002年由三峡大学汇编为《三峡文化研…  相似文献   

10.
《现代声像档案》2007,9(3):42-42
长江三峡处处是险滩,溯江而上的船只只能借助岸边的纤夫拉动,久而久之,纤绳的磨擦在江边的石头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纤痕。这是纤夫用血和泪铸成的史诗,是人与自然抗争的见证。随着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平湖初现,险滩不再,碧波千里,巨轮通达,长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同事看来,我算是勤奋的。可是这两年先后和一些广东新闻同行打交道,发现自己实实在在是够懒惰的。 去年春天,我参加全国省报记者三峡采访团赴湖北宜昌等地采访。其中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若干位“广东佬”。说心里话,参加那样的采访团,题材又是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反反复复写过的三峡工程,我一开始就想的是出去转一圈、散散心,连到资料室查阅一下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剪报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 到湖北以后,当我了解到三峡移民并无往新疆动迁的计划,便彻底松弛下来,一心游览长江两岸风光了。后来,我们每到一处,活动的组织者请来  相似文献   

12.
从1995年以来,宜昌有线电视台连年都有作品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获得大奖,如 MTV《雀尕飞》、MTV推磨歌》、电视剧《三峡的孩子》(上下集)和MTV《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等。一个只有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一个开办不久的有线电视台,加上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何以能够连年揽金披银呢? 一是打“三峡牌” 宜昌地处鄂西,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这里是楚文化的摇篮,巴文明的发祥地。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由于巴楚文化的融合,不仅养育了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而且吸引众多文人骚客留下了名篇佳作。葛洲坝的崛起,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舆论监督的加强,新闻官司也多起来了,湖北宜昌市最近就发生一起案子:三峡电视台、宜昌日报和三峡晚报,报道了8位勇士征服长江三峡的壮举,中央和外省新闻单位也纷纷转发,这完全是一篇正面报道,只是叙事中客观地提到了一游船从勇士身边冲过时,造成一死、一失踪的事故,并未涉及任何事故责任者。但该船所在的船务公司,还是以“报道失实”、“损害名誉权”为由把三家新闻单位和四名记者推上了被告  相似文献   

14.
三峡有个百年梦,21世纪初叶是三峡梦圆的时刻,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将于2009年在三峡全面建成投产。 宜昌有个振兴梦,21世纪初叶是宜昌梦圆的时刻。随着三峡工程建成发电,宜昌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都。“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宜昌市的振兴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三峡"系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在当代人的认识中,没有岐义.但对三峡民间美术涵盖的地域却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上讲,是指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津关,途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193公里,地跨奉节、巫峡、巴东、秭归和宜昌五县市;从广义上讲,有学者认为,"三峡美术"泛指三峡地区的美术,三峡地区系指长江主干、支流所涵盖的区域,"西迄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接湘鄂西,面积约5.67万平方公里".地处长江三峡的渝、川、鄂、湘四省交界处汇集着种类繁多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民间年画、蓝印花布、挑花、刺绣、石木雕刻、竹藤编织、牛皮灯等,它们是三峡人感悟自然情感的折射物,也是三峡人追求美好愿望、寄托思想情感的文化载体,它的瑰丽多姿为三峡库区文化增添了历史的画卷和记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庆节前夕,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复,同意《宜昌日报》更名为《三峡日报》,更名后的《三峡日报》将在宣传宜昌,特别是宣传三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宜昌日报》作为宜昌市委机关报,创刊56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广大读者及国内外来宜客人的喜爱。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宜昌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城市。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将宜昌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宜昌日报社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将《宜昌日报》更名为《三峡日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更名后的《三峡日报》将立足宜昌,走向三峡,…  相似文献   

17.
再走三峡     
航道是个社会公益性工作。现在,来往的船只增多,信号台、航标灯,给过往的船只绞滩,这一切都是不收费的。成本和航道工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航道工人的生活却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提出,给我们派航道艇,选最好的师傅给我们驾驶,只收柴油钱,  相似文献   

18.
易永胜 《中国记者》2023,(4):106-107
<正>前不久,在由三峡日报社与三峡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成立的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集团)进行的通报表彰中,“三峡商报抖音推广系列活动”从众多新媒体项目中脱颖而出,莸评“重大经营创新项目奖”,成为唯一被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集团)表彰的抖音项目,也是对三峡商报纸媒视频化转型特别是官方抖音创新运营的认可与鼓励。  相似文献   

19.
张平 《兰台世界》2007,(1S):12-13
“三峡”系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在当代人的认识中,没有歧义。但对三峡民间美术涵盖的地域却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上讲,是指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津关,途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全长193公里,地跨奉节、巫峡、巴东、秭归和宜昌五县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纪事     
中华勇士征服天险60名记者采访“长漂”由工人、干部、科学工作者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1986年6月在长江源头沱沱河下水。他们历时5个多月,历经千难万险,搏风击浪,闯过250多个险滩,战胜包括地球上最深的“魔鬼大峡”虎跳峡,于11月12日、25日分别到达长江入海口,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探险任务,征服了这条长6300公里、落差5400米、未被人类征服过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我们新闻界,有60名记者采访了这一英雄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